第九章 命运的枪声(2)(1 / 3)

作为欠债界的标杆,盖乌斯·凯撒证明了能欠债巨亿者绝非等闲之辈。而德内尔如今字面意义上的欠债巨亿,一时风头无两也在情理之中。他的名声不仅在短短数日内传遍了北非,也借助战斗法国的喉舌在美国本土激起了滔天巨浪。
  此前白宫为了提高士气,早已将维希当局宣传为希特勒的忠实走狗,对内疯狂镇压抵抗战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维希政府尽管软弱投降,却并不真的甘心伏低做小,只有对内疯狂镇压才是真的:所以维希政府实际上只能算是希特勒“不忠实的走狗”。
  结果英美盟军在解放北非后,不但将已经独自坚持抗战一年半的战斗法国一脚踢开,甚至还和维希的统治者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谋夺盟国人民的财产!
  “到底怎么说?我们是要打辣脆,还是要跟他们瓜分世界?”着名媒体人爱德华·莫罗公开质疑政府。白宫的这种做法,是怀着朴素正义感的美国人民无法接受的,孤立主义人士更是毫不客气地评论:“我们的孩子出国打仗,只是为了让白宫和军工企业发财!”
  罗斯福总统当然不敢直面民众的怒火,更何况他本就对1:500这个离谱的汇率毫不知情,于是只能公开宣布要调查这件事。白宫是把自己摘出去了,但汹汹民意总得有个出口,于是艾森豪威尔就倒霉了。从宾夕法尼亚到佛罗里达处处物议沸腾,民众强烈要求罢免艾森豪威尔这个和“傀儡政府联姻”的“法喜寺主义者”。
  为了保护艾森豪威尔这个得力干将,也为了表达对他沉迷政治忽略军事的不满,马歇尔将军在11月28日舆情发酵的当晚便给艾森豪威尔去了电报,要求他“把手上所有政治工作丢给部下,立刻前往突尼斯前线”。
  11月29日中午,巴顿便遗憾且无奈地告诉德内尔,他这个西部特遣军副司令干到头了,艾森豪威尔司令官邀请他去阿尔及尔一见。
  对这个结果,德内尔是半分惊讶也没有,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并就自己给巴顿造成的麻烦道歉。巴顿在火炬行动中承了德内尔好大的情面,自然不好意思对他摆脸色,只是劝解他道:“你也不要过于怪罪艾克,你得知道,他和你不一样,他的家庭根本和‘显赫’不沾边,甚至连殷实都算不上,军队里有些事……他只能装作看不见——说不定这些事都是克拉克那个混球挑唆的。”
  “我不会跟艾克过不去的。”德内尔幽默地回答道,“而且我这么做之后,他就不必在良心和效率间抉择了。”
  巴顿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复,只能祝德内尔一路顺风。
  他安排了两个班的卫兵护送德内尔去阿尔及尔报到。一行人一路狂奔,颠簸了二十个小时才抵达阿尔及尔。等到第二天早上,德内尔又得知艾森豪威尔已经带着克拉克上前线去了,于是他们继续日夜兼程向东挺近,终于在距离阿尔及尔和突尼斯边界七十公里的地方与二人的队伍相遇了。
  风餐露宿的德内尔只是形容略有憔悴,而艾森豪威尔简直就是萎靡了不振了。
  “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让。”艾森豪威尔顶着黑眼圈向德内尔伸出了手。
  “我也是,你需要我做什么?”
  “吉罗将军已经带领一个法国师进入了突尼斯,他那里非常缺军官,而你又正好是法国人,我想没人比你更能胜任吉罗将军副手的职责。再者说,你不也曾是吉罗将军的部下吗?”
  德内尔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干脆利索地接受了“发配”,然后问艾森豪威尔道:“那汇率的事?”
  “就照和维希贸易时的1:62,怎么样?”
  “可以,我没有意见了。”
  困扰了卡萨布兰卡市民多日的麻烦事被艾森豪威尔一句话解决后,德内尔立刻抛下政治上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上。由于一路上看到的汽车并不多,他便询问了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