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命运的枪声(1)(1 / 3)

在两位法国海军将军面前,巴顿颇为自豪地介绍了前天——也就是11月25日——下午美国打得一场漂亮仗。
  美军第一坦克团隶属于东部派遣军,在阿尔及尔登陆成功后,就调入了新组建的英国第一集团军,和四个英国旅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美国部队一同向突尼斯挺进,巴顿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上尉就在该团的一营担任营长。
  由于登陆艇塞不下李和谢尔曼,该团实际只能驾驶装备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的斯图亚特坦克奔赴前线。这在德内尔眼中是很危险的,只是如今美军上下都弥漫着能够轻松暴打德国人的乐观,德内尔警告了也没人听。
  不过至少这次,第一坦克团带来的不是个坏消息。
  11月25日下午,沃特斯上尉带着了本营c连17辆坦克侦查麦吉尔达大桥,这座桥距离突尼斯中心比赛大的门户马特尔仅有16公里。
  英第一集团军军长肯尼斯·安德森中将本认为德军会重兵把守此地,然而不知道德国佬出了什么岔子,总之沃特森上尉率部抵达桥边的时候,震惊地发现桥边竟然只有一个排的德国佬把守。意识到机不可失的沃特森立刻全军压上,干脆利索地歼灭了这个排,随后冲过大桥沿着第55号公路直插德军后方:他要给德国佬一点小小的美式闪击战震撼!
  他的勇猛取得了报偿,德军完全没有料到美军会在这个时候给马特尔的下腹部狠狠一击。c连只前进了不到二十分钟,前头侦查的胡克中尉便报告发现了一个飞机场。
  沃特森怎么可能错过这个机会,他立刻下达了进攻指令,于是十七量轻型坦克轰鸣着扑向了毫无防备的德军机场。他们先把即将起飞的梅塞施密特打爆在跑道尽头,然后用机枪扫射那些装满了航空汽油的油桶。在一片混乱之中,坦克冲上机场反复蹂躏守军,还碾死了许多惊慌失措的飞行员。
  德国佬的轻武器理所当然地对坦克不起作用,仅有的20毫米防空炮还被美军坦克轻松摧毁,二十分钟后,这个机场便不复存在了。美军坦克兵以一辆坦克损失,三人阵亡的轻微代价,一口气报销了各类战机20余架,毙伤德军90余人,一口气摧毁了突尼斯德军四分之一的空中力量,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那么这个胜仗跟罗贝尔又有什么关系?这还要从一个老倒霉蛋的事迹说起。
  这个机场的指挥官是空军少校威廉姆斯·卡西姆,他本是德军某王牌航空大队的大队长,今年夏天才从东线调回到本土。调回本土的原因,就是大队全军覆没,而全军覆没的原因,就是被第427团突了机场。
  他的部队半年前在苏联被红空军突了机场,几乎全军覆没,半年后在非洲又被盟军突了机场,几乎全军覆没,这个运气实在是……
  三个法国将军不厚道地笑了:“怎么不把这个人放回去?以他半年送光一个大队的速度,他是盟军的大功臣啊!”
  “他被坦克履带碾死了,这些事都是其他俘虏报告的。”
  “真遗憾。”“确实。”
  迪特福利特甚至略带刻薄地讥讽道:“他这一死对第三帝国的贡献比他活一辈子都大。”
  这话再次逗乐了众人,但德内尔一边笑,一边不由自主地回忆迪特福利特当年如何讥讽他和薇尔莉特。彼时迪特福利特神态动作与此一般无二,如今再看,只能说别是一番滋味——当然,德内尔可没有任何秋后算账的想法,如今的他甚至能够理解迪特福利特当年那旺盛的攻击性从何而来。
  还不是快被战争逼疯了……
  战争的压力本来就大,更要命的是战争结束后,吉尔伯特那个不省心混帐的明明活着却不回家。迪特福利特一方面怀念“阵亡”的弟弟,另一方面心疼积忧成疾、悲痛而终的母亲,其中辛酸实在不是一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聊完这件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