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捅了马窝蜂(1 / 2)

乘船就得把大运河收拾一下,不然沿途的安全都没保证。

主要是与毕享一谈之后,朱厚照也查了查,还从幕友那里获得了不少信息,漕运太触目惊心了,这就是卧在大明上的一条恶龙,怎么能将自己送入这条毒龙的腹中呢?

要说开中法最大的弊端,就是这条大运河。

漕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十石粮从江南起运,到了西安,能剩下两石都得烧高香。

五倍的损耗,怎能不让开中法怨声载道。

但这个痼疾不能动,动辄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每动一次就引发爆动,跟倭乱一个样,你敢打我饭碗的主意,我就乱给你看。

漕运,已经挟持了整个朝廷,不但文臣武将、太监勋贵有涉,甚至大量的民众也被卷了进去。

废开中法,这些人也出了大力。

这个说法好像矛盾,废开中法不是砸他们自己的饭碗吗?

不矛盾,开中法发展到后来西商是在西北屯垦,就地交粮,而不再是长途贩运。

西北每多一石粮,漕运就少了五石收入,这不是在他们身上割肉嘛。

漕运完美地诠释了既得利益者一词。

朱棣迁都,本意是就近供应九边,朝廷的治政重心北移,那么在经济上就能给九边多一些支撑。

可既得利益者不这么看,他们看出漕粮是朝廷的命脉,他们就可以随意涨价,反正哪怕价钱涨上天朝廷也得答应。

看清楚了这个游戏规则,但凡有点门路的人都加入其中,成了一场饕餮盛宴。

反对,谁反对就把谁拖进去,大家一起分。

雪球越滚越大,成了恶性肿瘤,不割,会抢完躯体的养份,割了,马上爆发反噬。

总之就是个死。

有办法解决吗?当然有,还多。

替代方案是海运,不是没人提过,马上给你搅黄了。

哪怕从江南发船到山东,少走一段运河节省点,整个船队给你沉海里,别问,问就是海上风浪莫测,飘没。

他们还忒有道理,元朝就是海漕被干了完蛋的。

至于元朝也有河漕,他们不说,谁也别费心问。

江南一面喊着朝廷的粮税高,漕运在江南抽血太过,可等开中法弄出西北就地屯粮,他们还得搅。

拧巴不拧巴?

不拧巴,江南的田税全摊小民身上,又不用他们交,喊两嗓子,还得搏个青天的美名,何乐而不为。

至于用盐茶之利开中,那就真在他们身上割了,会痛,夺刀反杀就来了。

朱厚照唯一想不明白的就是为何不免了西北的税赋,又不动盐利,这样不是皆大欢喜了吗?

还是不行,西北的士绅也是士绅,小民不交粮,还有谁愿意佃租地主的地吗,佃田不就图了躲税嘛。

而且西北有粮了,百万漕工系哪去?

说明白了,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可不管以前有没有,吃惯了山珍海味,谁也不愿意吃糠咽菜。

至于西北的民众,死就死吧,死道友不死贫道。

万一哪天天塌了,剃个发改一下衣衽呗,又不是没改过。

就好比你每天买米一斤,时间长了米店就天然地认为你该天天给他送钱,漏了哪一天,你就得罪他了,因为你短了他的钱。

惯的!

对付这种盘根错节的问题朱厚照有没有办法?

也有。

让西北粮食自足,并让西北出产盐那样的特利,掉个个,以前漕工是从南往北运,现在改成双向运,只不过换了运的东西。

江南也别往北方运粮了,把税赋降下去。

至于士绅,你们去搞生产吧,工业化,扩大海贸,从外面搂钱。

这样该大家都满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