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重新铺条路(1 / 2)

张永走了,当然是在搞定了顾佐之后。

这帮书呆子,恨不得把造船场给拆了,听到还有一笔钱,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花了五万两,登州船场就易手了。

朱厚照看到户部的账册,数着上面数不清的营建花销,好悬没吐血。

得了便宜还卖乖,顾佐逢人就说陛下大建宫阙,还在紫禁城的外面营建豹房。

因为拘魂的关系,评论是不敢评论了,但那啧啧啧的语气,朱厚照看着天玄卫送上来的报告耳边仿佛也有声。

臧贤那条线已经换到了天玄卫单线联系,这样又隔了一层,安全。

而且他们也不见面,只是投送纸质乱码。

刘瑾就开心了,八虎又被发走了一个,能危胁到他的人越来越少。

朱厚照是以张永整训神机营不力为由遣人的,刘瑾却假装不知道,还要为张永说情:“皇爷爷,张永出去采办,他带的钱够不够啊,现在的木头好贵咧,别白跑了一趟,要不给他多加些。”

他这是怕张永不贪,没借口整人,嫌张永死得不够快。

朱厚照冷笑:“去提督御营也是他自己要去的,去了又干不好,如果连采办都做不来,那就去南京种菜吧。”

刘瑾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凝重,好像敲打到他了一样。

最近幕友们比较闲,经常能给朱厚照一些意外。

都说太监贬去南京种菜,知道这里面是啥意思不?

知道,朱元璋勤俭,在南京紫禁城内玄武湖边上开了一片菜地,让太监们种菜,自给自足,从此形成了南京太监种菜的传统。

脑袋里有南泥湾的旋律。

跟《凤阳花鼓》对比着听,特别有意思。

确实,朱厚照听出来了,南京可以自给自足,西北也要自给自足,北京就不用了吗?

正好,那些坏事的太监没地方去,在北京种菜吧!

朱厚照觉得恶心转心移大法挺好:“刘伴伴,以后宫里加条规矩,所有的内侍轮流去皇庄种菜,内书堂里的也不例外,每人分一块地,统一发种苗,产量最高的那一批才能派职事,连块地都种不好,也别指望能做好别的。”

朱厚照留了些地没承包,本来是想搞实验田的,正好用上了。

他也不担心内书堂里面的嫡系,有他开金手指,四有太监如果搞不定一块地,估计也没有什么混头。

刘瑾就郁闷了,还得种地,那以后怎么安插心腹?

好在朱厚照开了个口子:“已经出任的不管,以后再派出镇守太监就这么办。”

那就能先混一段,也许到时朱厚照改主意了,皇上还没定性呢。

刘瑾松了口气,赶紧溜。

趁着刘瑾开心,朱厚照将毕享任工部左待郎、出巡解池的方案递给了焦芳。

都是北人,毕享也去拜望过焦芳,还送了礼,焦芳很热心。

高凤逼着毕享拿了五千两去开路,这是皇上的事,一定不能办砸。

毕享捏着鼻子行了贿,人生第一次,以前都是高凤帮他砸银子,一直瞒着。

叮,行贿受贿,昏庸度+1

好像有毛病,让自己的手下拿自己的钱去贿赂自己的另一个手下,果然是昏君作为。

有焦芳出面,办得也快,王鏊也没为难,廷推差不多是鼓掌通过。

因为韩文和张懋的关系,都没有人愿意去搅这盘屎,反正晒盐法一出,全国的盐场大增产是躲不过去了,拦不住,朝臣们也只能装鸵鸟。

他们也总不好意思睁眼说瞎话说食盐增产于国不利,那样就可以直接推出去斩了。

对了,还有一个变动,于喜梦想成真,当上了保安队大队长,接了张永的位子。

他的形格看起来威风八面,卖相确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