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谁没有当年(2 / 2)

,因为高凤和毕享连成了一体。

毕享的履历太全了,在吏部从主事当到郎中,下过地方当知府,关键是他当过两淮盐运使,正是朱厚照盐改最缺的实干官僚。

另外他在浙江赈灾,在松江修海塘,还去过西北,陕西、甘肃都有政绩,又是一个对工程建设精通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朱厚照的夹袋里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

再加上他与高凤的这层关系,投过来就能重用,也不怕他被人策反了去。

但朱厚照还要解决心中的一个疑惑:“高伴伴,你原先是想把毕享举荐给刘瑾的吧?”

高凤再叩首:“三弟的性子都照着大哥学,如果没有人罩着他的话一定会闯祸,大哥死后,老奴惶惶不可终日,便只能自污与刘瑾等人结伴自保,如果不是见到了皇上振作,又赈济流民的话,老奴确实是想将三弟托付与刘瑾的。”

想不到一时心软赈济流民还有这个效果,不过想来也是,高凤和毕享都当过流民,自然知道其中苦楚。

朱厚照猛然醒悟,亲手将高凤搀扶起来:“高伴伴,朕记得小时候朕刚起蒙时都是你陪朕读书,可后来你就不来了。”

高凤的眼神一黯:“大哥告诉老奴与三弟,一定要读书识字才能出头,老奴进了宫就想尽了一切办法进内书堂,再加上大哥教过老奴识字,所以才略通文务。”

然后他的眼神又变成了阴鹜:“后来张太后就不许老奴陪皇上读书了,那时老奴刚刚亲见大哥被杖死,每日里关起门来偷偷悔恨,什么事都顾不上。”

朱厚照闻言心里一紧:“太后知道你跟何文鼎的关系吗?”

高凤摇头:“知道老奴与大哥相善的,就只有当时的内官监太监,他早就故去了。”

这么说张太后竟然放了个定时炸弹在身边,怪不得朱厚照稍一使力,高凤就投了过来,想必他看到张太后吃瘪心中一定很快慰。

可这时高凤忽然又跪了:“皇爷爷,其实太后一开始是让老奴去处理郑老官人的事,老奴下不来手,这才让给了刘瑾,刘瑾也是凭此在先皇那里邀到了宠,老奴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