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谁没有当年(1 / 2)

高凤竟然很不给面子地苦笑了:“老奴所荐之人是老奴的义弟,甘肃巡抚毕享。”

朱厚照皱起了川字眉,而幕友们也被烤糊脑仁。

毕享这人很奇怪,他在刘瑾败亡后被罢官的几十个人里面,可他跟刘瑾又起过正面冲突。

而且这人行踪太可疑了,有说是山东新城县人,有说是江西新城县人,也有说是湖北孝昌县毕家村人。

不奇怪,应该是山东新城人,毕享祖父从山东迁洛阳,毕享死于追杀,家中有五十多口没于河南山东交界黄河边,后裔改姓刘,散落至江西,又填湖广至孝昌,毕刘祠堂都有祭祀,他的墓还在洛阳。

看资料这人是好官啊,当两淮巡盐使整改盐政,增产了五十万引,还得罪了宫中权监。巡抚松江还在金山卫修过海塘,这是明代最大规横的修造,松江因此解决溃泛。当浙江布政使救灾被人告,经得起两次盘查。在甘肃当巡抚,将兵营移出城,逼将领练兵反击,帮助百姓屯垦。做工部尚书还停了营役。

可这人被列入了阉党,莫不是因为高凤?

这些都没有消解朱厚照心中的疑惑,太监不能勾结外官,高凤竟然做得那么隐蔽,连幕友们的搜索都能瞒过去,莫非他是隐身大佬?

想到这点,朱厚照看高凤的眼神都变了,不由自主地向旁边挪开了几步。

高凤却只能苦笑,语出惊人:“陛下莫慌,老奴什么样陛下很清楚,老奴心中藏着这点事,其实是因为大哥,要不是大哥,老奴也不会将这件事瞒下来。”

“大哥?谁?是毕享吗?”

高凤摇头,霎时老泪纵横。

“老奴与何文鼎、毕享三人结义,何文鼎最大,老奴次之,毕享最小。”

朱厚照又噔噔噔退了三步,不是怕高凤暴起发难,而是心潮难抑。

“何文鼎,就是要锤击张家兄弟的何文鼎?等等,朕有点乱。”

高凤终于将心中的凄苦说了出来,伏在地上不断地颤抖。

等了一会,整理好了心绪,高凤才道出详情。

“老奴说是顺天府涿州人,实则流民,当时在京城与大哥三弟相遇,其时大哥刚刚高中举人,进京赶考,遇上了老奴与三弟,接济了我等二人,其后老奴就进宫谋了个出身,三弟则随其祖去了洛阳。”

这么说朱厚照和幕友们就理出了点头绪。

何文鼎是半道入宫,先考上了举人,却一直不中进士,一狠心就练了神功。

也就是说何文鼎在宫中有接引人,现在看来无疑就是高凤。

朱厚照也向高凤询证了:“何文鼎入宫是因为你?”

“都是老奴害了大哥啊……”高凤又伏了下去,还拼命地拍打地板。

等高凤过了这一阵呜咽劲,他才又接上了刚才那段,“老奴明知大哥性子烈,眼里揉不得沙子,老奴当年就不该帮他进宫的,其实张氏兄弟进宫时是老奴当值,大哥是代老奴受过。”

朱厚照也扯清楚了头绪:“所以你才隐瞒了这一段?”

高凤更加凄苦:“老奴害怕,害怕三弟也因此受害,老奴只能在暗中帮三弟,不敢对人言。”

幕友们又开始推理了。

不会毕享得罪的权监就是高凤吧?卧槽,自己人告自己人?

就像于喜一样啊,有些清官还要被告了才脱颖而出,经得起查呀,不然都没人注意到他。

那高凤也算是用心良苦了,我说呢,高凤前期的事迹一点都不像八虎的样,怎么后来就掉了个个,原来是受了何文鼎之死的刺激。

阔怕,此人的心机太深了,如果他不说出来,没有人能知道。

现在朱厚照知道了,也明白了高凤的用意,毕享绝对是个正直的值得信任的人,而且高凤也将自己的把柄交了出来,如此就能保证二人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