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鹿儿岛城(1 / 4)

时光回转,1640年10月末的日本九州,萨摩藩派出的船队回航,因九月风浪缘故,花费二十余天方到,萨摩藩家老岛津久庆除了给藩内带回不少现代工艺品外,最重要的便是他们在海上看到的快艇情报以及王朗给萨摩藩大名岛津光久的一封信以及若干礼物。

光久是江户时代萨摩藩一代目忠恒的长子,又名虎寿丸。元服后取名忠元。1624年,被送往江户当人质。1631年,接受德川家光的偏讳,改名光久;又接受江户幕府赐予的松平名字,称“松平萨摩守光久”。

回航船只顺利停靠鹿儿岛港口,岛津久庆一行人上岸后步行前往七八百米外的鹿儿岛城。

鹿儿岛城由是1601年(庆长6年)由岛津忠恒开始进行筑城计划。在此之前岛津家在关原之战中败阵,忠恒父亲岛津义弘负上全责,岛津义弘后经巧妙手段避过惩治,隐退不出。

进入江户时代后,忠恒成为江户时代萨摩藩第一任藩主。由此在鹤丸城基础上开始建造鹿儿岛城用以取代原先的内城鹤丸城,之后鹿儿岛城在整个江户时代便一直是岛津家的居城,1693年被烧毁后再度重建,直至1874年鹿儿岛城第二次被焚毁后便没有再建,现在只余遗迹。

鹿儿岛城处于海边的小山上,高约50到100米,外观质朴,没有天守阁,但因为占据要塞之地,却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此城于1604年筑城完毕,忠恒的父亲义弘认为在海岸附近筑城是有问题的,在建成前一直反对筑城计划。

日本的城池分为山城、平城、水城、平山城这几种。

山城这种城池主要出现在武士之间斗争很激烈的镰仓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

一般的山城主要分成平地部分和山地部分,武士们平常是在平地部分生活,而战斗时就到山间部分进行防守战。而在战乱更为激烈的战国时代,也出现了连平日生活都住在山间的城主。

近江小谷城就是以山的全体筑成,春日山城也很有名。

这种重要注重对地势越高越不易遭受进攻的共识的战争性能的城郭是战乱时期独有的城郭形态。

平城,在古代,基本上都是这种城的形势,以平原为土地建起来的城郭。主要的特点是以城墙为防御的基本设施,并且在领主的住所实行要塞化。

这种城由于是处于平地平原上,不管是要扩张城下町或是耕地而比较简单,因此容易形成产业、农业、文化都很发达的城池。不过,如果要维持各个防卫设施的性能就要下一番苦功了。

山城致命的一个缺点就是交通不便。在军事行动中的机动性远比不上平城。其次在城下町的发展上,山城更是先天不足。所以到了战国中后期,各大名纷纷将居城从山上移到平地。

随着战国中后期城郭的平地化,这种建有四通八达的街道,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平城成为了城的主流。但是随着火器的出现,一般的平城也可以靠强大火力来稳固的守城。

当时也出现了大批辅助防御的卫星支城。即大名坐镇中心的平城,周围边境上筑起山城,委派家臣守备。尤其是当兵农分离实现后,这种防御体系更加体现出了优势。

而进入江户时代后,天下太平,基本没有战争了,于是山城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在近代的城郭中平城作为经营领地的政治中心也就成为了主流。

之后再是水城,其实水城就是平城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它邻接与河、海、湖,利用水的优势被靠着海面或湖面,使得敌人所能攻击的部分减少了一半。

周围完全被海、川围绕的城。对这种形态的城来说,船是唯一的攻击手段。

此外还可以利用水运而方便的展开运输、联络等特有的性能。同时通过这种活动可以给敌人以心理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