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真的猛士(2 / 3)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6248 字 2020-07-10

于国于家,都没有什么补益。”王安石轻蔑道“能和我相争的无非是那个小子而已!”

王安礼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那个小子就是王宁安!莫非说大哥心中,连范仲淹都没看在眼里?

“哈哈哈,范老夫子学问人品都是顶尖儿的,奈何胆小惜身,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不然庆历新政也不会草草收场!这一次我进京,不为一己之私,为了大宋万千黎民,我要堂堂正正,和王宁安比一比,看看谁的主张,更能拯救大宋!”

王安石脾气倔强,他拿定了主意,那是一刻不停留,他当即收拾行囊,带着家人,离开常州,直奔京城而来。

负天下大名二十年的王安石入京了,士林震动,沿途有无数人争相一睹王安石的风采,欢欣鼓舞,到处都是赞颂之声。

一方面是王安石名气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要怂恿王宁安和六艺唱对台戏。

王安石心知肚明,对这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粉丝,他只是淡然处之,丝毫没有得意忘形。

相比之下,更加年轻气盛的二程就得意非凡,他们从洛阳到汴京,足足走了一个月的光景,沿途接受名士宴请,设坛讲学,动静非常大。

他们很露骨表示,要和六艺一较高下,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纯儒之学,什么才是天下正道。

两方人马杀来,王宁安倒是没有太多的在乎。

他只是告诉自己的学生,“真理越辩越明……无论什么论战,六艺都不在话下。但是——不能沉醉在口水当中,六艺奉行知行合一,不但要有主张,更要有办法,要能做事情!”

给六艺学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规划把学堂搬进京城。

数千学生,可不是一件小事情。

不过大家参与过平县建设和救灾,几十万人的大阵仗都见过了,区区几千人,算不得什么。

大家分工明确,原来王宁安准备在金明池边上建仓储区,工程已经做了一半,眼下转为学堂,难度不算大。

原来成片的仓库隔开,就是学生宿舍。

又找来一大批工匠,建造教室,把各个学院分配好……京城毕竟寸土寸金,不能把所有人都放在城中。

经过商议,只有经学院、商学院、算学院,留在京城内部,其余武学院,医学院,百工院,还有预科,速成科,都放在了城外,赵祯给的皇庄正好邻近静塞军的营地。

可以像在沧州那样,就近借用战马,练习骑射。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忙碌,居然把学堂的规制给弄了出来。

从沧州来的第一批学子也进京了!

令人惊讶的是,在最前面的一驾马车,上面居然放着一块青石,有清晰的一行大字“为大宋之崛起而读书!”

天可怜见,当年王宁安弄出来的校训,居然被学子们奉为圭臬,六艺学堂可以改变地方,但是校训不能丢,宗旨不能变!

许多看到校训的百姓都大为赞许,伸出了大拇指,包括赵祯在内,不但没觉得不妥,相反还十分高兴。

“王卿,你几年之前,就有如此胸怀,朕心甚慰!”

虽然剽窃惯了,面对这句话,王宁安还是老脸微红。

“陛下谬赞了,臣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当不得夸奖。”

站在旁边的范仲淹突然发现这是机会,笑道“陛下,老臣以为,能尽职尽责,就是最大的忠诚!如果能几十年矢志不渝,父死子继,兄弟并肩,为了大宋的命令死战不休,那才是真正的忠勇猛士!”

赵祯一愣,“范相公,你说的是什么人?朕怎么没有听过?”

范仲淹转到赵祯面前,深深一躬,“启奏陛下,老臣所言,正是渤海遗民,大氏一族,他们已经为大宋奋战了一个甲子还多!如今族人尽数凋零,只有区区几百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