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谁说女子不如男(2 / 3)

想着,摘下自已的荷包努力的踮着脚脚,给林公公塞了过去,一字一句道:“我的都给你,请公公吃茶。”

林公公弯着腰,笑眯眯的接过叮零咣啷的荷包:“哎呀呀,那可真是多谢乡君了。咱家一定多吃两杯茶。”

这位不仅得了陛下的眼,还是太子殿下和义父心尖尖上的人。

莫是铜板和碎银子,就是包石子他也得珍藏好了。

林公公在蒋家没有多待,坐了一会便回京复命了,蒋文渊一直送他到村口。

林公公走后,老族长就敞开祠堂大门,命壮伙子们打起了爆竹,恭请圣旨上神台上。

新晋的“青州侯”蒋文渊同女儿“灵惠乡君”各自捧着自已的赐封圣旨,一前一后,将圣旨恭敬的请上了神台,同之前封伯的那份圣旨摆在了一起。

那黄灿灿的颜色,被烛火照着,映衬得上方冰冷的灵牌位都仿佛多了一层柔光。

真真正正的光宗耀祖。

蒋禹清看着供桌上摆着的那本厚厚的泛黄的族谱,在心中道;你用你的博大胸怀接纳了我,我也会用的我智慧,努力使你荣光。

谁女子不如男!

这回蒋家没有再请流水席。如今的青州侯府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不适合那么高调。

因此,蒋文渊只是差人买了几头大肥猪杀了,西津渡有一户算一户,一家分了10斤肉便算是请了客了。

靠着种红薯,西津渡和秀水弯的村民们个个赚得是盆满钵满。

秋收过后,家家开始翻盖新房,其中不少都是青砖大瓦房。就连最穷的杨婆婆家,也买了材料,排着队等着工程队翻修房子。

因为修房子的人太多,一时间竟带动得砖瓦作坊跟着的火了一把。

关于高产谷种的事,两个村的人谁也没提。左右有蒋文渊在,落了谁也不会落了他们去。

尤其,现在俩村还是蒋禹清的封地。就更不会落下他们。

想着明年除了红薯外,还能种上西瓜和高产水稻,大家伙的内心那是火一样的烧着,恨不能快些过了年,又到春耕才好。

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才是人过的日子。

十一月底,寒风一阵紧过一阵。

打了一场白霜后,蒋家后种的那23亩红薯终于开了锄。

收完后一过称,平均亩产不到四千三百斤,种的这么晚,还能有这个产量,也算是很不错了。

一来有蒋禹清的异能和灵泉水加持,二来也是今年天气好,冷的晚,否则种子能不能收回来都两。

总而言之,还是太冒险了些,不可取。明年是万万不能这么干的了。

收获后剩下的红薯藤,除了少部分拉回家去喂牲口外,其余的全部打碎了犁进地里,腐烂后又是上好肥料。

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育花。

收完红薯,地里的活儿算是彻底的清闲了下来。

因为辅助种粮有功,住在蒋家的三位农官,都升了官,被调离了青州,去往其他州县协助地方官员推广新粮去了。

与此同时,一封新的任命书,又从京城快马加鞭到了蒋家。

蒋文康和蒋文喜两兄弟,因为辅助种粮有功,被朝庭任命为从八品的司农官,年后分别赶赴隔壁的江州县和云溪县,指导红薯及新稻种植。

兄弟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半辈子田,没曾想种田还能种出个官儿来。晒得黑红的脸上,笑容腼腆又灿烂。

林氏笑的爽朗,乐呵呵的打道:“我以为我能当侯爷的嫂子便已是顶顶有面子了,没曾想我自己还有当官夫人的一天。

当家的,你可太给我长脸了。赶明儿回娘家,我爹都要多敬你两杯酒。”

林氏的话惹的满屋子人哈哈大笑。当然,让老丈人敬酒什么的,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