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你要离开朕?(4 / 4)

继续入侵,诸国也就没有派兵干涉。

对于燕国出动三十万大军一事。

朝廷上下并非团结一心。

方相没有明确表态的情况下。

文武百官很快分为了三个阵营。

一个阵营以兵部尚书为首,主张无视燕国的威胁,屯兵雍州,准备迎敌。

另一个阵营以礼部尚书为首,主张答应燕国的要求,撤回白起。

剩下的人,则是不发表态度,看朝堂的事态如何发展。

因为方修至始至终没有明确的表示。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毕竟燕国铁骑的威慑力太过强大。

就连方党的内部都出现了分歧。

并非所有方党成员都支持钱浩南,还有一部分同样主张求和。

至于理由......

和当年太尉主张与吴国求和是一个论调。

无非就是敌人太强,新军太弱,两面为敌,难以为继。

经历了两个朝会。

主和派与主战派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直到这一日的早朝。

之前没有表态的方修站了出来,明确的表示,泱泱大乾,不受任何人的威胁!

朝堂上的局势才发生了变化。

方党成员不必多说,即便是原先坚定不移主和的官吏,见到方修表态,也很快改旗易帜,为迎战燕国摇旗呐喊!

一些憋得不表态的官吏,看见决绝的方相,也都意识到了风雨欲来,争先恐后的表明,自己支持与燕国开战。

而原先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主和的官吏,则偃旗息鼓,惶惶不安。

他们心里清楚。

方相憋了两个朝会都没有表态,目的显而易见,便是要看一看,谁想要向燕国妥协,从而将其清扫出朝堂。

打压主和派,凝聚人心,这是朝廷开战前常用的手段。

只是他们想不明白。

以方相在朝堂的影响力,为何还要做这样的举动。

要知道。

即便相当一部分官吏主张求和,只要方相开口,他们一样会听从方相的决议。

方相这么做,似乎没有意义。

但很快。

他们就明白了,方相这么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