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乱等于大治【很感谢朋友的支持】(2 / 3)

卒才会听你的,董卓在凉州为将几十年还活蹦乱跳,那能不懂拉拢兵卒的道理吗?

董卓的性子与李茂贞、李克用的性子有些相似,在临洮、美阳时,即便是在军营内,那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很善于拉拢将领、兵卒,军纪什么的……只要兵卒不闹腾,他才不管百姓倒不倒霉呢。

董虎重视兵卒,对兵卒的约束较强一些,但他也与董卓差不多,并不会太过严厉,用军法砍人脑袋的事情很少,从临洮征募雇佣兵开始,他主要还是用“欺骗”法子约束、训练兵卒,《十七律五十四斩》军法是董部义从必须要背诵的律条,即便记不住也要跟着伍长、什长每日读上几遍,虽然他没用过几次《十七律五十四斩》军法砍过几个人脑袋,但他却让人一次次背诵,让所有兵卒知道哪些做法是错的,是不允许的。

董虎对兵卒的约束主要是通过对各级将领的严厉,将领们想要晋升就要按照他制定的考核实施,将领就会向下一级压着一级,虽然他本人对待兵卒不怎么严厉,但下面各级将领却不敢大意,再加上底层兵卒大多都是中原黄巾军老实些的汉民,远比边的百姓更易于管理,而且董虎名下百姓本身就都是屯田兵的一员,根本就没有“百姓”一说,都是自己人,兵卒能欺负谁呢?时间久了,十万董部义从也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风格。

包括董卓、董虎凉州一系将领在兵卒一事上,都会本能地倾向于“兵卒”这一群体,无论是董卓用恩义、放纵来拉拢兵卒也好,还是董虎用引导、体制、解决兵卒的后顾之忧法子,都是将“兵卒”这一群体放在首位,因为凉州一系将领很清楚自己的生存、立身根本,朝廷一系将领的立身根本是朝廷赋予的兵权,是家族给予的强大支持,这与凉州一系将领们有很大的区别。

在十二月底跑到了廉县的董虎是不知道雒阳发生的事情的,大雪封路时,他是不可能第一时间内得知袁隗与董卓私下里的交易,不可能知道何进、何苗对董卓的拉拢,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的自信,自信到了能够压得住董卓的事情,若是知道,他也只会极为不屑撇嘴,控制董卓……董卓死后,王允控制住了李傕、郭汜没?他人可有控住了那个吕布?那刘虞可有控制了公孙瓒?刘备这里跑那里窜的,公孙瓒、袁绍、曹操、刘表、陶谦、孙权、刘璋等人又控制得住他刘备吗?

大汉朝财政崩溃,州牧之下诸侯分立,四世三公的袁家、大将军何进或许能借助朝廷大义控制住世家豪门霸占得中原,想控制住凉、并、幽诸侯,那是想也别想!

反正董虎极为顽固,对于他来说,雒阳的再如何混乱也就那回事儿,更不想一脚踹进泥潭里,相比雒阳这个漩涡,他更愿意去揍凉州的羌人。

羌人易乱,凉州初乱时是最佳平定时候,只要一员大将领一万精锐汉兵,抓住一个造反的家伙狠揍,各州郡羌人立马就会观望不敢乱动,与此同时也会激起凉州汉民村寨的顽强抵抗,平定凉州羌乱就会容易许多,可若让凉州易于闹腾的羌人群起造反了,那事情就大条了,即便平定了,也一样会持续动荡数年。

大乱等于大治,凉州十郡全都闹腾了,对于董虎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让所有凉州人全都闹腾,因为一旦羌人初时造反,最先倒霉的就是汉民村寨,在汉民最先倒霉了后,这个时候若平定、招抚羌人,整个凉州的羌人数量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对于日后的治理尤为困难,可若不搭理,继续让他们可着劲的闹腾,倒霉的就不仅仅是凉州汉民,反而逐渐变成了羌人自己,羌汉双方在持续造反过程中就会彼此消耗,虽然会死很多人,但事后的羌汉人丁数量反而与未乱前的比例相当,日后治理就会容易许多。

羌氐与匈奴、鲜卑有很大的不同,羌氐与汉民肤色一样,若都是光腚,他人根本分辨不出是羌人还是汉民,但匈奴、鲜卑、湟中义从胡却是白胡,羌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