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被出卖了的公主和南营【谢谢朋友们支持】(2 / 3)

“匈奴人已经没了任何退路,是咱们可以拉拢的,但何进也一样可以拉拢,可一旦咱们拉拢那些匈奴人,就意味着彻底断绝了拉拢那小子的道路,你们觉得这么做值吗?”

张让看着一干宦官开口,自河内那件事情后,内廷宦官们就始终面临着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那就是……皇帝刘宏一旦死了,外廷文武就会将他们全都杀了,在王芬逼迫的时候,伴驾大臣和西园八营的混乱就已经表明了立场,就是要将他们全都弄死的信号。

张让、赵忠一干大宦官从一开始就没看上董虎,无论是在董虎杀入河湟谷地时,还是跑到了中原,或是流放并州戍边,他们就从未在意过董虎,可自王芬举兵欲要清君侧时,一干人这才突然发现,满朝文武竟然无人愿意他们继续存在,这才突然发现一个事实,郭胜竟然已经监军了董部义从近十年……

见无人开口,张让苦笑道:“那小子虽蛮横霸道,但也不可否认,那小子即便再如何恼怒郭公公、高公公,也从未以性命相挟,而且郭公公至今还担任着南营监军长使,咱们……咱们不与南营钱财、布匹,兵卒虽恼怒不满,却也没怎么着了郭公公。”

中常侍张恭是走了一圈的并州的,对董虎有更多的直观感受,听了张让话语后,也不由默默点头,看着一干人苦笑。

“那个虎娃确实霸道、蛮横、无礼,即便公主都已经是待嫁年岁,他也还是……无所顾忌地揉公主的脑袋,也正如张公公所言,即便那小子恼怒……恼怒公主遣使匈奴营中,最终还是让公主担任军中大长使。”

听了上半句,一干人还以为发生了城中流言蜚语的事情呢,直至张恭说了后半句后,一干人才撇了下嘴角,这种事情他们早八百年就知道了。

“还当什么事情呢,且不说那小子自幼亲善娃娃,就是那城南兵营,自己还整日光着膀子呢,营内不也收留了千余个乞儿娃娃?”中常侍宋典白了张恭一眼。

董虎在临洮时就有收养乞儿喜好,无论男娃女娃,即便还在吃奶的娃娃,只要有人扔到了破庙里,他都会收留养着,进入雒阳的兵马中,董越督管的北地营五千兵卒都是北地郡的佣兵,这些人哪里会想着收养孤儿什么的,但山字营统帅胡三不一样,胡三和名下几十个营将、大队长、中队长是临洮人,别人不知道董虎的性子,他们能不知道吗?

当他们来到雒阳后,一开始时……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都是能跑多远跑多远,唯恐这些北地蛮子抓人盖大印,整个雒阳,乃至整个天下都知道董虎喜欢在人脑门上盖大印,而且中平元年时,因为他人哄抬牲口市场价格,董虎就在不少人脑门上来一下,有的人还被剁去了手指,因为这事儿,当时有不少百姓给董虎取了绰号,诸如“董大印”什么的,雒阳百姓一听南营过万兵马是“董大印”的兵马,那还哪里愿意主动招惹?

说起来也是世道真的不是很好,城外荒庙里有不少乞儿,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故意把孩子整残了骗钱事情,市面上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些供行人吃喝的酒肆、茶肆、粮店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的店铺了,即便是粗麻布、丝绸也多是农人自己织自己贩卖,只有真正的大城才可能有布庄、肉铺什么的。

经济活动少,市场不繁荣,钱财流动的就缓慢些,百姓就算想挣钱也挣不到,再加上官吏、宦官、世家豪门的掠夺,百姓就更穷了,人一旦穷了,又如何愿意施舍街面上的乞儿?

若是其他的朝代,或许会有人收养没了大人的亲戚孩童,可大汉朝是连孩子也要缴纳人头税的,这就要了人命,也因这些原因,一旦成了失孤乞儿,很少能活到成年的,年龄越小夭折的概率越高。

董虎有养娃娃的习惯,身边也一直有一支五百骑的幼军骑,自从胡三从破庙里领养了十几个娃娃后,事情就大条了,几个月来仅收养的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