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倒霉蛋三人组【第一章】(2 / 3)

“我朝并非仅有三中郎将、董刺史等人是能征惯战宿将,护羌校尉夏育亦是久经战阵宿将,臣以为夏校尉可任骑都尉。”

何进一听这话,不由点头赞同道:“臣也觉得夏育将军较为合适些。”

郭胜突然冷脸说道:“张公,大将军,你们是不是忘了熹平六年之事?是不是忘了因熹平六年大败,朔方、五原、云中三郡已然丢失的事实,是不是忘了因熹平六年大败,致使乌丸、美稷匈奴折损近两万骑而怨恨不满朝廷,是不是忘了因此次大败,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擅杀呼征单于,以至于匈奴各部恼怒而每每劫掠定襄、雁门、西河三郡,是不是忘了,熹平六年是哪一个统兵大将打的败仗?”

张温、何进连连张嘴数次,最后又苦笑不敢再言……

熹平六年,护匈奴中郎将臧旻领匈奴单于出雁门,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三人各领万余骑攻鲜卑,大败,逃回者仅一二。

臧旻、田晏、夏育皆是大汉营将,按照大汉朝兵制,营将常备兵力仅两千,即五部十曲两千卒。

臧旻是匈奴中郎将,夏育是乌桓校尉,两人的官职虽与护羌校尉是一模一样的营将,但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与护羌校尉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整个凉州都有羌人,散落羌人所占的地域远远大于美稷匈奴和乌丸人所占的地域。

护羌校尉治所在令居塞是不假,但也可以在凉州任何一个地方,之所以在令居塞,那是因为令居塞是金城塞通往武威郡的必经处,如同一个杠铃的中点,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凉州西北四郡若有意外,令居塞可以随时出兵救援,可若令居塞丢失了,一旦被叛军屯重兵,那可就麻烦大了,除了拿人命强攻这座坚城要塞外,那就只有两三千里迂回。

令居塞是凉州西北四郡与金城郡的中线谷道要塞,金城郡反叛了,令居塞不丢,叛军就难以侵入凉州西北四郡;凉州西北四郡造反,令居塞不丢,叛军也很难侵入凉州其他各郡,正因这个原因,护羌校尉的治所才选择在令居塞。

但护羌校尉的职责是督管所有羌人,理论上,只要哪里有羌人,护羌校尉就能管到哪里,治所也就不一定非得在令居塞,可以放在金城塞,可以搬到狄道,也可以跑到凉州政治中心冀县。

大汉朝的营将的常备兵只有两千,但战时可以扩兵数万也不一定,关键是你得能招到兵才成!

护羌校尉在兵源上不会有丁点问题,就因为整个凉州都有羌人,是羌汉混居的地方,不仅可以征募到大量汉人,也能招募到不少愿意跟着朝廷混事的羌人,而且征募的羌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死完了,也不会因战死而被羌人怨恨。

但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不行,美稷匈奴以及幽州北面的乌丸人比较凝聚,他们的人不是被汉朝打散安置的羌人,美稷匈奴、乌丸人他们所占的地域小且聚集,那里很难有汉人居住,除非是两族手里的汉人奴隶,可汉人奴隶能被臧旻、夏育征募到吗?

理论上臧旻、夏育可以招募到数万兵卒,事实上,他们除了朝廷配备的两千汉兵外,他们招募不到汉兵,可在熹平六年时,出兵攻打鲜卑时,两人都是带着过万骑的,这些过万骑是哪来的?

是匈奴单于本部骑义从,是乌丸本部骑义从!

熹平六年大败,逃回来了仅一二,匈奴、乌丸人一次死了一两万精锐骑,两族心下那个愤怒就别提了,匈奴单于更是一病不起,仅一年就死了。

护匈奴中郎将臧旻、乌桓校尉夏育一次丢了这么多匈奴、乌丸精锐,这还是外族的兵马,就算匈奴、乌丸人心下愤恨大汉朝,一时半会还不敢怎么着大汉朝,破鲜卑中郎将田晏丢失的万骑可就不一样了,丢的可是朔方、云中、五原三郡精锐汉家儿郎,就算不全是汉家儿郎精锐骑,至少过半是汉军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