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老牌阴阳人(1 / 2)

刘瑾得意到前俯后仰,还在几案上拍了好几下才抑制住。

终于笑够了,但刘瑾脸上的洋洋之色却仍未退后,口沫横飞:“文冕,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咱家告诉你,当时是刘大夏向先皇举荐刘宇,先皇说其人好作威福,好虚名,无诚心为国,绝不可用。”

说着刘瑾还秀了一把演技,非得做出孝宗当年的模样才罢休。

停下的只是表演,口瘾却不停:“这是李荣告诉咱家的,错不了!刘大夏面圣出来后,刘健那老杂毛问他结果如何,刘大夏支吾不言。”

张文冕像见了鬼一样:“可都在传此事是刘大夏传出来的,因为刘健也是刘宇的举主,所以不敢相告,刘大夏恶了刘宇,故意借先皇之口先举后贬,欲将刘宇打落凡尘,又借他人之口传迅。”

刘瑾摇摇头,一幅刘大夏之流喝了他的洗脚水之样:“我可以肯定不是刘大夏传出来的。”

张文冕相不通:“刘公为何如此确定?”

刘瑾神秘一笑:“当然啦,因为此事是我传出去的,我告诉守静先生,他当时是吏部待郎,很快就传遍了朝堂。”

说到这里,刘瑾换上了一个狠厉的表情:“不如此,又如何能让守静先生和刘宇为我所用呢!”

狠抽了一口冷气,张文冕压低了嗓子:“可刘公既然要抬举刘宇,又为何要打翻他呢?”

刘瑾回想起来,也呲牙,仿佛惊心不已:“那时吏部、兵部相斗,很险峻呐。”

张文冕的捧哏来了:“相传刘大夏欲赶走马文升,便用刘宇作筏,马文升与刘宇是同乡,吏部尚书举人不当就应该引咎。”

“你是只看到表面,没看到里子,马、刘之争是由这事引发,而非为了争位,马文升认为刘大夏要逼走他,愤而求去,刘大夏也存了恶名,同情马文升的人会说刘大夏给对手套了个结党的罪名,其实是自己结党。”

张文冕频频点头受教:“原来这就是王时中被挑动的原因啊,那岂不是说王时中就是个傻子,二虎相争,两败俱伤,刘公作壁上观,坐收渔利,妙到毫巅。”

刘瑾起了考较的心思:“别把那些文臣看得太聪明,现在明白我等今晚所为何事了吧?”

张文冕拱手一拜:“任人先察其心,能做到朝堂大臣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必有所长,但能否归心就不一定了,而且这些人也肯定有短处,要善加利用。”

刘瑾像教书先生一样娓娓补充:“抬高门槛两相合宜只是其一,将刘宇和刘健、马文升牵连在一起,就有了举贤之名,他刘健、马文升所举之人不得用,在咱家这却知人善任,旁人怎么看?”

张文冕好像变成了童蒙,端坐直身:“可刘宇的名声坏了,挽回风评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无妨,想扳回来易如反掌!”

刘瑾做了个手掌翻覆的动作:“刘健、马文升是何辈?自诩正直君子,他们会承认自己看走眼?只能帮着说话,而在咱家这,刘宇贤能,我用之自见曲直,不贤,我去之轻而易举,反正来去都打那些文臣们的脸。”

一个大拇指竖了起来:“中外之臣心疑者众,真心附刘公尾翼者稀,刘宇既是千金,又是那根马骨,刘公用人之妙,存乎一心。”

拍到了,刘瑾意气其风发:“用人之际,但求其诚,彼有诚献,我用之,庸者去而能者留,总之机会给了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怨怼。”

张文冕拜倒:“刘公掌上观纹,洞若观火,文冕得刘公见赏,何其幸哉。”

庆幸的人有许多,另一个也姓刘的河南人同在此列。

山东左布政使刘璟在接到了刘瑾的消息后闻风而动,也向京里送来了一万两。

刘璟跟刘宇还不一样,刘宇隔了一层,刘璟则是直接跟刘瑾挂上了勾。

当年刘瑾在宫中犯了事,被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