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南北已分群(1 / 2)

转过头刘瑾便招来跟班的小内待,耳提面命,再三地交待起来。

“你现在就去萧公公那里,请他执老府上,你亲自去传旨,记得,一定要把这件事办瓷实。”

说着,刘瑾把表章塞到小内待手里,还用力地按了按。

小内待一脸纠结:“万一萧公公歇下了怎么办?内监的李公公或陈公公不能办这事吗?”

刘瑾脸一扬:“你懂什么,给李阁老的表章一定要萧公公秉笔,只有他那手字配得上,如果萧公公歇下了,你就把他老人家喊起来。”

小内待怕触了萧敬的霉头,那可是宫里的一尊老佛,没人敢给他脸色,更别提当牛作马地驱使了。

于是他喏喏而言:“若是萧公公抱怨起来怎么办?”

刘瑾轻巧无比地揪了揪小内待的耳朵:“这是皇上的大事,他敢!”

托朱厚照的福,前时利用张氏兄弟敲打了萧敬一番,这些天萧敬都夹着尾巴做人,一点也没有以前的内相气度了,刘瑾也狐假虎威,狠狠地秀了一把,让宫中之人对刘瑾的威势入心了许多。

对李东阳表彰的圣旨连夜送了去,一晚上的时间就传遍了大臣们的耳朵,次日便再也没有人杯葛焦王二人入阁的动议,而是纷纷转为附和,当即通过。

廷推的结果一出圣旨便下:吏部尚书焦芳进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左待郎王鏊进翰林院学士,并阁直。

朱厚照的目的实现了,可还有些手尾。

四个人应该有几个群?按照组合算应该是十一个,当前朝堂虽然弄不出那么多,但划分为鼎立的三大阵营也很好,三角形最稳定。

同时朱厚照还是得往里头掺沙子,虽然没有宣诸与口推动王鏊入阁,史实却也早就被系统抄了上来,朱厚照是开着作弊器来谋划的,直钩吊鱼。

王鏊在廷议之后也如料想中的一样罕见地动用了朱厚照赐的腰牌进了宫,一方面是谢恩,一方面也是探听一下朱厚照的口风。

入阁之事对王鏊来说比较突然,倒不是王鏊没有这个资格,他的资历也够厚了的,从差一点三元及第到十几年的翰林生涯,还是朱厚照的潜袛大员兼启蒙待讲官,本身就是朝着阁老去的安排的。

又在吏部当了七年待郎,由右转左经年,可以说王鏊是仅次于焦芳的入阁人选,在口碑上尤有过之。

可这一天真的来了,王鏊心里也真没底。

首先时机不对,刚经历了叩阙事件,刘健和谢迁又倒了台,怎么看都与士大夫的风骨不对味,有种幸进之感。

另外,与焦芳这种粗鄙不堪之人一同入阁,也让阁老的光芒暗淡了几分。

王鏊甚至跑去跟李东阳询问到底要不要奉召,还好李东阳冷静一些:“济之入阁是廷推所议,当前时局维艰,理当匡补天裂,切不可一意孤行,不妨与皇上虚室对之。”

王鏊听了又有些赧然,因为李东阳话里直接点明了他可以求见皇上诏对,这对于一个以道德著称的士大夫而言可不是什么好话。

好在王鏊也没从李东阳的语气里听出挖苦之意,反而从李东阳的眼里面上看到恳求的神色,王鏊一咬牙就破天荒地走后门入了宫。

朱厚照早就等着了,怕王鏊犯倔脾气,他还先垫了垫场:“师傅来了就好,朕本来是想让人去请师傅入宫求教的,可又担心师傅被人言所误,天地良心,朕真没有推动师傅入阁,都是朝臣们廷推出来的,师傅是众望所归。”

叮,悖逆礼节,昏庸度+1

哪尼,虽然是白赚,可朱厚照还是被惊到了,转头一想,合理,王鏊是老师,骗了他当然是悖逆,这在大明朝可真是严重的事。

王鏊听了直直地看着朱厚照,对皇上这是大不敬,可师徒两人习惯了,小时候朱厚照动小脑筋的时候王鏊就是这么与他斗眼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