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皇家曲艺团(1 / 2)

实现这种想法的最佳途径是组建皇家曲艺团,将各种艺术表演融汇于一炉。

臧贤在教坊司已经由从九品的右司乐变成了正九品的奉銮,相当于教坊司里的首席艺术总监。

不将这个现成的资源用好,白长了这颗充满艺术灵感的脑袋。

这里有的是此类资源,组合一下,揉吧揉吧,又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出炉了。

此外臧贤还有一二志同道合的朋友,互补短长,能做一番事业。

排新戏时由于词不达曲,臧贤慕名前往翰林编修孙清府上求教,相谈一番,二人甚是相得,一来二去便订了交。

孙清贵为榜眼、翰林却不务正业,常常被士林中人不齿,可孙清只是技能树没点对,他对曲词的研究很深,是编曲达词以及创词扬曲的好手。

冷知识,写词厉害者不一定能配好曲,一首好曲也不一定有合用的词,因为曲不仅仅是韵,还有调,让二者切合上相当困难。

往往填词高手都是照着固定的词牌来写,文辞是华彩了,可韵脚是固定的,套不上新曲,总是老调重弹听多了耳朵生茧。

孙清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给他什么新曲他都能来,可谓是臧贤的最佳搭档,后世的著名填词人黄霑了解一下,孙清就是这样的角儿,应该还是加强版的。

另一位朋友是前光卿周惠畴,他被弹劾尸位素餐,自己也觉得这官当着没劲,上疏自陈己过求致仕。

记得经筵的账单吗?朱厚照当时就是找的周惠畴,还喷了他一脸口水。

朱厚照要改革经筵,那可是动了士大夫的基本盘,朝臣们怨气无处发泄,找来找去发现源头在周惠畴这,行了,就他了,啐他。

光寺卿是个肥缺,好嘛,你呆肥缺上光长膘了,占着人位不干人事,还连累了大伙,不拿周惠畴出气还找谁?

周惠畴心里不得劲,要说小贪小贿他也有,可这个天大的锅他背不起,于是激愤之下,撂挑子了。

可他想留在京城,老家没田地,回去也不知该干什么,又没到颐养天年的岁数,挂在了半空。

光寺是安排朝廷祭祀饮宴的一个单位,相当于大明朝的官办食堂。

周惠畴在这个岗位上练就了一身绝技,也是没用对场合,让周惠畴安排一桌酒席并不是他的特长,他能张罗会来事,让他搞个主持人、dj、舞台主管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如果办个沙龙需要良好的气氛,弄台晚会需要微笑哥,找周惠畴就对了,他最善策划,或者说一个当前没有的词——导演。

两位歪才到了臧贤这里就有大用,恰如其分,一个能暖场,一个能出彩,如果皇家曲艺团办起来,还不将皇上侍候得飘飘欲仙。

臧贤决定向皇上举贤,请旨将皇家曲艺团立起来。

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臧贤进了宫,这一次是主动求见。

皇上虽然赐下了腰牌,可臧贤从不敢像钱宁一样随便出入宫禁,做人做事不能飘,得守本分。

臧贤将方案一说,朱厚照听着高兴,人才啊,看来还是使用的问题,朝廷也太古板,做不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让象棋冠军打网球,让网球冠军下象棋,他们能好吗?

臧贤的方案就挺好,朱厚照第一时间想到了大蓬车。

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糅杂在一起,那不就是一台文艺晚会嘛,还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模式,上至公卿,下至荆首都适合。

将这台大蓬车一开,全国那么一巡回,文宣队的活就齐了。

臧贤解决了艺术形式的问题,至于内容,康海、边贡、王九思这些秦腔发展壮大的推手干什么?唐伯虎、祝枝山等身为南调开枝散叶的始甬有何用?一北一南,几无漏矣。

文以载道,以皇家曲艺团上再嫁接内容,形式、思想都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