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王伯安,皇上喊你送腊肉(1 / 2)

在朝臣里物色人选最合适,别看那些士大夫嘴里看不起没卵子的阉人,朝廷也有相关的律令禁止外朝与内待勾连,可包括阁老在内的文臣都乐于到内书堂讲课,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名正言顺影响内宫的机会。

但这事到了王守仁这里就出了问题,因为王守仁有一个老古板爹。

礼部待郎王华是理学大家,虽然王守仁创出了一套心学理论,可他爹并不吃这一套。

父子俩的学术思想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王华还是个典型的道学先生,于《礼记》学到了骨髓里。

当朱厚照的中旨送到王家时,王华不让王守仁奉召。

理由很简单:“陛下出中旨让伯安入内书堂讲学,臣心甚是感激,可伯安是兵部的武选司主事,不是翰林官,没有资格去内书堂讲经,朝中辇辇诸公文华鼎盛,自可咨周圣道,还轮不到伯安。”

这份大明版的十动然拒让朱厚照郁闷了,王华是王守仁的爹,他当然有资格替王守仁做主,按照礼部待郎的身份,王华这么说也没得挑。

其实就是不希望王守仁以幸进的方式获得君王的重用,这样在士林看来名不正言不顺。

娘的,该怎么办呢?

系统管理员又开始臭皮匠风暴了。

明朝还真有这样的规矩,非翰林不得讲学,尤其是在官方的学术机构,没有翰林出身是会被轰下台的。

王守仁虽然厉害,可他不是翰林啊,连庶吉士都没有选上,没坐过馆就直接任了流官,王华的理由还真的很充分。

如果王守仁接受了朱厚照的任命出入宫禁,就会变成了像钱宁那样的幸进小人,失掉了一个文臣士大夫的体面。

这也是心学很长一段时间在野不入朝的原因,所谓的不是正统,后来还被张居正禁过,心学变成了明朝的歪理邪学。

那要怎么办?

还是有办法可想的,让心学入统就行。

就身段和身位来说,王阳明现在还是弟中弟,如何让心学入统?

还记得叩阙时王守仁说过的话吗?日后但有所得,皆拜皇上所赐,这一点可以利用啊,这就是一种没有言明的师承关系。

让王守仁承认朱厚照是他的老师?

天子门生嘛,所有的进士都是皇上的学生。

说起来还有个有趣的小知识,天子门生语出南宋岳珂,岳飞之孙,最初是指殿试第一名,但进士是天子门生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是从明朝开始。

北宋改革科举,为了防止唐代牛李党争那样的弊端,禁止考生攀附座师,第一次出现了殿试并形成固定制度,由皇帝出题,但那时皇帝不参与改卷,只点状元。

元代无殿试,到了明代,皇帝御笔亲点,也就是皇帝变成了名义上的殿试主考官,从座师的说法上看,进士就都是天子门生了。

可这么算王守仁的殿试座师是孝宗啊。

所以要抓住王守仁说过的话,他自己承认朱厚照对他进行学术指点,明确了这一点,用师承关系来说事就不能说是幸进。

感情还有强行收徒一说。

对,从礼法上说得通,如此可以破开王华的防守。

朱厚照开心了,马上敕书王华府上:“让王伯安进宫来交束脩,不然以后王伯安的学说不能见于文字,有违师道。”

叮,霸凌臣子,祸乱学道,离间人伦,昏庸度+3

这样看来升级也不算慢。

王华看到朱厚照的敕书一开始是很蒙的,但他发现皇上的要求还真的没毛病,王守仁说过的话王华还记得,没法不认帐。

朱厚照当天就吃上了王守仁由特殊通道送上来的腊肉,两个字——真香。

认了师承,有事弟子服其劳,虚假的讲师以照抄讲义圣旨服人,累!真正的昏君自创一门一代学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