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赵普劝谏赵光义(2 / 3)

木匠王爷 飘云千里 3207 字 2022-01-16

会失去机遇。

十天半月过去,时间就到了秋季,北边转入秋凉,弓弩强劲,战马肥壮,我军久困,考虑到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指挥谋划。臣刚刚蒙皇上宠爱驻守地方,哪里敢妄言阻止军队。因为臣年岁已老,剩余的时间不多,报答国家和皇帝的恩情,正是这个时候。希望迅速颁发诏令回师,不能轻视敌人。臣还有万全之策,愿献给陛下。

希望陛下精心调制膳食,保养身体,提携那些贫民,使他们转为富庶。将来会看到边烽无事,大门不关,天下都归于仁德,不同风俗的地区,相继向慕归化,归顺朝廷,契丹又能单独怎么样呢?陛下不为这样考虑,而相信奸邪谄媚之徒,以为契丹皇帝年少而国事繁多,所以诉诸武力,恰好迎合陛下的意思。

陛下以祸为乐,求功心切,以为万全之策,臣认为万万不可。希望陛下审察虚实,追究妄谬,惩治奸臣误国之罪,停止伐燕军队的行动。不仅可以从困难中振兴国家,而且可因纳谏而成为圣人。古人曾经说过尸谏的事,老臣没有死掉,哪能为了安身保位而当面阿谀不进谏呢?”

赵光义看完,赐给他手书的诏令说道:“朕原来部署军队选择将领,只令曹彬、米信等人驻守雄、霸二地,贮积粮食带着兵器来声张军威。等一两个月山后平定后,潘美、田重进等人合兵进讨,直到幽州,然后控制险要之地,恢复原来的疆土,这是朕的志向。

无奈将领们不遵照原来的谋划算计,各持己见,率领十万军队出塞远征,迅速攻取契丹的郡县,又返师来领辎重,往复弊劳,被辽人袭击,这个责任在于主将。况朕继承百王的事业,刚刚使天下稍稍太平,考虑人民苦于边患,将以救民于水火,并非想黩武穷兵,卿应当是知道的。疆场上的事,已经作好部署,卿不必为此忧虑。卿是国家元勋大臣,忠言苦口,三次上奏,忠心实在可

嘉。”

赵普又上表说道:“昨天因为军队久驻塞外,没有能够恢复故土,慢慢又到了炎夏季节,事势危险急迫,就上书陈述妄见,等待皇上宣谕。陛下特别体察忠诚,亲笔书写翰章,秘密宣谕皇帝圣谋。我个人认为兴师伐罪,诚信为上策,将帅如果能遵守已有的谋算,一定可以平定。

正因为将帅们没有按照皇上的意志行事,导致事败。现在既然边疆已有防备,哪里还需要忧虑?况陛下登极十年,使基业兴隆,没有一件事失当,只见国家安宁。陛下应当端身拱手,保养精神,清静心志,自然可以上继九皇,下观五帝。哪里需要穷兵黩武,与契丹一较胜负呢?”臣历来缺乏壮志,况且人已衰老,虽然没有功劳可以夸耀,但愿意竭尽忠纯之心。”赵光义被他说动,于是撤军而回。

赵普离京之后,赵光义于是命宋琪、李昉同平章事。不久,窦偁又病死,另选李穆、吕蒙正、李至三人,参知政事。同时召集史官修《太平御览》一千卷,每日进献三卷,准备御览。次年改元雍熙,群臣上表称贺,粉饰太平,欢宴数日。

正在此时,房州知府阎彦进派人上报,涪陵公赵廷美已经病死。赵光义正在和宋琪、李昉等人商议封禅事宜,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叹息道:“廷美小时候就刚愎自用,长大之后更加凶恶。朕因为是一母同胞的至亲,不忍心加他重罚,暂时把他安置房州,令他闭门思过。刚想再启用他,没想到他却死了。回下兄弟五人,现在只剩下朕一人,怎能不令人痛心!”说完,赵光义装模作样的哭了起来。

宋琪、李昉等人,当然出言安慰。次日一早,赵光义下诏,追封赵廷美为涪王,命赵廷美的长子赵德恭为峰州刺史,次子德隆为瀼州刺史。赵廷美的女婿韩崇业,为靖难行军司马。

不久,又接到李昉的上奏,报告一位大臣病故。这位大臣,就是参知政事李穆。李穆字孟雍,是开封府人。他父亲李咸秩,曾任陕州大都督府司马。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