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雁门关(1 / 2)

主公开恩 零零点零一 201 字 2021-05-15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苏琼来到雁门关前,他看着这巍巍雄关,感慨万千。

以武力使雁门关的守将屈服当然是下下之策,如果能兵不血刃让守将投降的话,那是最好。

苏琼命赵云张弓搭箭,朝着关楼上射出一箭,箭上绑着一封劝降书。

守关的将领乃栾提呼厨泉的心腹伊戈,伊戈身材魁梧,武艺高超,自他镇守雁门以来,汉军再未过雁门一步。注:伊戈为虚构。

伊戈看完苏琼的劝降信之后,眉头紧锁,他深知关下苏琼实力强悍,手下又有吕布这等绝世猛将,想要守住雁门如同痴人说梦,但对于栾提呼厨泉的忠诚之心又时刻提醒他不能够就此投降。

于夫罗本为南匈奴单于,其全名为栾提于夫罗,是栾提呼厨泉的哥哥,在于夫罗被苏琼斩杀之后,身在并州背部的呼厨泉百年继任了南匈奴的单于。

对于呼厨泉来说,苏琼有着杀兄之恨,但呼厨泉对苏琼更多的应该是感激,在苏琼干掉于夫罗之后,他呼厨泉才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南匈奴的王位,执掌大权。

但这个感觉并不是要投降苏琼,他们拥有并州北部五郡之地,虽然荒凉,但实力却不容小觑。

南匈奴对待汉朝的态度便是时而归附,时而反叛,总之他们一直都是在攫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打不过你就投降,一旦生活不如意或是有些实力就会寇略反叛,这对于国力日渐衰弱的汉朝来说,十分难缠。

不过自汉武帝驱逐匈奴以来,南匈奴本就被杀得不成气候,往日匈奴帝国的雄风早已不在,势力范围也就局限在并州北部一代,和羌族一般,如豺狗觊觎雄狮手边的肥肉,时不时叼上两口。

苏琼这一次北上,就是要彻底拔出北方的毒瘤,要么将南匈奴彻底铲除,要么将他们完全吸纳到并州,进行同化。

雁门关守将没有同意苏琼的劝降,迎接苏琼军的依旧是严阵以待的弓弩手。

赵云请战道:“主公,赵云未立寸功而得郡守之位,难以服众,今日便替主公打个头阵,攻下这雁门关来!”

苏琼沉思良久,他不是信不过赵云的实力,他只是试着思考看看有没有别的好办法。

思来想去,只能强攻。

于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