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朝论(1 / 2)

皇明朱慈炲 鼎森. 2362 字 2021-01-27

惠民药局医部的事解决完了,现在则是养济院与漏陵园的事了。

朱慈炲突然又感觉少了什么,随后又道“例位臣工觉得失心疯者可还有救,夏尚书可告知一二”。

少了,少了当然是精神病人了。

失心疯啊,在后世可是精神病人,这是朱慈炲刚刚想到的,要是将失心疯的人放到养济院,他觉得有些不好。

大殿中,对精神病人一道最为了解的莫过于夏方了,他是从医的,对各种医书在行,朱慈炲也不知道古代能不能治精神病,失心疯。

夏方道“禀王上,失心疯者可治也但易犯病,以药佐之可治,以针灸可治,食疗、精神疗、偏方等,依病情步步医治,秦汉时期镇心安神法、清热泻火法…………”。

朱慈炲一听,对失心疯古代还真能治啊,还有这么多种方法,当真让他大开眼界了。

“好,爱卿果然胸中医道不凡,这般,各地惠民药局边上在成立一精神院收拢失心疯者,武备部协助一二,各地精神院遣人看管,以防有乱,医部对此深入研发,以解患失心疯百姓之忧,内阁大明侓在修订一下,失心疯杀人者与正常人同罪,小错就近于精神院治疗”。

对于精神病人要有个定义,你不能因为他是精神病,杀了人就不惩处,别人的命也是命,所以朱慈炲认为,杀了人就该以正常人来定义。

“臣等尊旨”。

“爱卿们对养济院如何看待,养济院交由谁主持”,解决了医部又顺道解决了失心疯,接着来谈残疾孤寡老人乞丐等事。

养济院是民营机构,其实他不属于政府管辖,嘉庆年内就有记载京师一年花消几千两不等,朱元璋更是让富人出钱接济养济院做成慈善活动。

郑成功起身道“禀王上,臣有事奏”。

郑成功也可以上朝,例在军阁一方,他只比朱慈炲大一二岁,有品级有官位,没职权,但可上朝,坐在郑芝龙一旁。

“明俨请讲”。

“臣觉得道堂最为适合收容,在各地道堂开设养济院,以收容无家可归孤残百姓,以示仁义,各地方也需举办官绅及商人对道堂养济院接济一二,道堂香火钱,也可为其用度”。

即然是民办的产物,又要让百姓受益,道堂周边开设养济院是最为合适了,初一十五官员富人都要去上香,放着不如在养活一批人。

朱慈炲开的道堂遍及整个治下,哪怕是一个县都有一座,更是规定官员初一十五必需去上香。

没成想,郑成功竟然将养济院给引到了道堂,朱慈炲跟百官都觉得,这还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没有比道堂更加适合了。

“臣等赞同”,百官皆起身挕礼表示赞同。

“云公公,拟旨,从内库拨十万两,命建设局在各地道堂兴建养济院,交由道堂管理”。

又解决了一事,道“漏陵园墓地,公事行墓,刑部这漏陵园交由你们往各县都得办一漏陵园,择山命犯人平路修墓也可重修旧漏陵园,劳役除修桥铺路外,在增加修建漏陵园,收各地尸骨,以入陵园安葬”。

刑部尚书道“臣领旨”。

刑部各地牢房都关押着犯人,早在很久以前,朱慈炲就让他们去跟着工部修桥铺路,现在则是刑部自己的漏陵园了。

明朝一千万卷图书,到了清朝只有十几万卷,这真是一个朝代毁了整个华夏,关于养济院、惠民药局、漏陵园在明代应当有书本之类的,可到了清代几个字一笔划过。

福利民生处理,一切当然由官员来办理,这些事,事事亲为可是相当劳累。

朱慈炲道“爱卿们可还有事要启奏”。

“禀王上,臣有事要奏”。

“宋爱卿请讲”。

提了一局一院一园,宋应星竟还有本奏,其实教育部还真挺忙,科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