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明代叆叇眼镜(1 / 2)

皇明朱慈炲 鼎森. 2583 字 2021-01-02

北城新建,热闹非凡,主要是那条主干道最热闹,从白天到入夜人员往来密集,其余的就没这主道热闹了。

有了郑成功加入,朱慈炲这队伍又壮大了,行走在街上闲逛了起来。

一处叫喝处“卖叆叇、眼镜喽,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各位先生们请观一观喽”。

朱慈炲正好走到不远,本来听到叆叇还不解,可后来的眼镜二字,却让他为之一楞。

这明末就有眼镜了吗,叆叇难道是眼镜,真是神奇啊。

来到这处地摊,以经有几位老书生正在挑挑捡捡,看样子是在选择样式。

摊主道“铜圈单手叆叇一两银子,铁圈叆叇五百文钱,各位老先生们,买吗,都是上等琉璃打磨而成的,很便宜”。

一位老先生摇头道“你这铜圈一两贵了啊,五百个铜钱,我要了”。

地摊上,一个个9字形手拿的眼镜摆在地摊上,分两种货色,一个铜制一个铁制,铜制的相比铁要贵,因为铜还能是钱,铁又不是铜钱。

而这眼镜的用料则不是玻璃,而是琉璃做的。

接着两人进入讨价还价的大讨论当中,最终老先生以六百纹买下了这一副六百纹的叆叇眼镜。

等朱慈炲来时,摊主与老先生们,对着朱慈炲作拱手一礼拜。

“免礼免礼”。

朱慈炲道“叆叇,摊主是做什么的”。

摊主道“禀王上,叆叇又唤叫眼镜,此物可帮助先生们观阅书籍,先生们常年观看书籍,落下眼花,而此物便可让先生们看书籍看的更明朗些”。

朱慈炲的妹妹朱淑珍有些好奇,小手拿来,用手握在眼前一看,顿时感到晕乎乎。

“吱吱”,这小脑袋一晕,手就松了,一副铜钱镜叆叇就落在了地上。

淑珍委屈道“王兄,珍儿不是故意的,看的头有点晕”。

摊主道“无事无事,这眼镜那是有眼花之人才看的,小郡主摔的草民不怪罪”。

朱慈炲也取来一铜钱镜叆叇一看,也是有些晕,朱慈炲暗想,这莫非是传说中的老花镜。

“此物很神奇,与本王的望远镜有些相视,都是可以助人之物,赵伴伴给这位摊主二两,一两当做王妹摔碎的,一两当做本王买的”。

朱慈炲又道“摊主这物件是你自己制做的吗”。

摊主本来有些心痛,可王上原意赔钱,他心中高兴,还赚了,又听朱慈炲发问。

摊主道“禀王上,此物是小民制作,从小民爷爷时传下来的”。

他爷爷辈就有老花镜了,那可是在15世纪时眼镜就以经存在了啊,我还以为是189世纪传入中国的呢。

朱慈炲不知道细节,这琉璃可不是玻璃。

这眼镜也是能小赚一笔的物件,我来开个眼镜店,让全天下有眼花的人,都能戴上眼镜,这举着看到是很麻烦了。

朱慈炲道“你这一天能卖出多少赚多少”。

摊主道“王城犯有眼花的有些先生,一天能卖一二副,有时一天也没生意,一月能卖出二十副草民就高兴了”。

朱慈炲点头道“本王有意大规模发售此物,任你为官,一月二十两,你可愿意”。

摊主楞了一下,高兴道“草民愿意愿意”。

明代有多少人犯有老花眼,老眼昏花就是说的眼花的人,以江南等地居多,以后随着文化人越来越多,眼镜也是一项必须的产品。

摊主喜闻做官那里还不高兴,他万万没想到,这就当官了啊。

朱慈炲道“赵伴伴,设一眼镜铺,招牌主打(你还在为老花眼而烦恼吗,进店配一副眼镜),任命这位,对了这位先生叫什么”。

“草民姓董名境”。

“原来是董先生,命董先生为眼镜总铺掌印官员,董先生别误会,掌印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