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改良的科举制度(2 / 3)

,很多地方已经直接断掉了。

还有工业方面,因为技术和人才都积累太少,盲目的扩建了许多工厂,如今都一直处于亏损阶段,报废率高的惊人,就连自己的拳头产品汽车,寿命也远远低于国外进口的汽车,若非价格差距,购车的用户们早就找车企的麻烦了

林林总总,数不胜数,陈煊又开始羡慕那些同是穿越而来的同志们了,他们可以几年之内从无到有的建成工业帝国,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绝不是话,但是自己兢兢业业开拓了八年,手上却还是一个烂摊子。

“如此说来,只能采取公务员制度了!”

陈煊揉了揉眉心,不再胡思乱想。

“公务员制度,那是什么玩意?”

宋教仁有些疑惑,在场的张謇等人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这些人已经熟悉了陈煊喜欢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的习惯。

“科举,就是科举!嗯,应该说是改良过的科举!”

“不行!这绝对不可!”

让陈煊没想到的是,科举状元出身的张謇第一个反对。

“前车之鉴!满清因为科举制度早就了太多的只知道吟诗作画的人,对实务一窍不通,当文人做官、溜须拍马是一把好手,做事则是一塌糊涂,就想宋朝一样,出现了大量的冗官冗员,直接拖垮了朝廷的财政!”

“季老,”在公共严肃的场合,陈煊自然不能称呼张謇为岳父,“你这是哪一年的老黄历了,且不说宋朝是不是因为冗官拖垮了财政,就说如今我们复兴党的地盘,只怕光是一个夏国也比宋朝的地盘不小吧,需要多少官员?而人家宋朝也不是说冗官一个原因才被灭的吧,事实上不论是什么政权,不怕官多,而是怕无用的官、无能的官多。

只要我们的制度足够完善、奖惩执行足够到位,还用担心官多?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官不够多,人才不够多,而且如今我提议的公务员制度也不是像以前的科举那样一考定终生,即便考上了,还有各种各样的考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考试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诗歌词赋,还有各种常识以及逻辑等等问题”

“考这么多科目,得考到什么时候?”

陈煊还没说完,顾维钧已经否定了。

“所以需要各部门一起联合出题,既然科目太多,我们就从每一个科目中截取重要的部分来考,这个考试不是为了为难别人,而是为了选拔出一群具有基本常识的人,再经过实习培训,输送到各个岗位上去,选拔出来的人培训就简单多了,先定岗,再针对性的培训,而这些人上岗之后也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并考核,这样一来,大家就不敢怠慢了,当然,这只是我一个大致的想法,至于如何操作,就要你们这些专业人士去商讨,拿出可行的方案了!”

陈煊不敢说得太多,省的被别人问住了,后世虽然接触过考公务员的朋友,但他哪知道别人是怎么操作的,即便是考公务员的同学也不见得了解多少吧?

但是这些已经足够大家消化了,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在场的都是博学的人,一个个陈煊想都想不到的新奇观点不断的提出来商议论证,开始陈煊还能插一些话,后来这些人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陈煊就越听越吃力了,于是以自己有事为由退了出来。

其实也不是陈煊偷懒找借口,而是真真切切的有事,如今将近四万的大军集结南京城下,事情多到让人崩溃,陈煊也不得不扩大自己的幕僚团队,整个司令部除了警卫外人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0多人,而这些都是政权和军队保障的一小部分。

回到大营军帐,一群着装齐整的复兴党高级军官已经悉数到齐了,华东战区的其他两个军走的是其他进攻路线,如今正在和北洋军在其他地方激战。

但是即便如此,陈煊的手下也是绝对的兵强马壮了,冯如的空军,薛凯的长江舰队,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