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首开先河(2 / 4)

当然随之而去的还有儒家文化,十几年的交融杂处,原先此处的鲜卑人也慢慢接受了中原文明。

为了发展那边的农业,打造一个新的大汉粮仓,刘志很早就派人在那边修建的类似于后世农技站的地方机构。

不仅仅是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更要负责免费借贷种子和农具。

后来成立农学院之后,刘志也特别在东北建立了一座分院,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只是由于人口数量不够,所能种植的面积不多,所以产量虽然大为提高了,但依然算不上是国家粮仓。

整个大区域内,缺少一个成规模的副级行政中心,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后世来客,当然对古老的涿郡不会陌生,自明朝开始,他便成为了新的都城,然后一直延续下去。

从海上回来之后,刘志亲自在涿郡城考察了半个月,然后与相关官员们汇总资料。

此时的涿郡城,仍然是个军事重镇,但随着中原地区的繁荣,它也受到了辐射。

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附近又建立了北方海港,因此贸易地位也日趋重要。

总的来说,涿郡城是个欣欣向荣的希望之城,有些蓬勃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因为自战国和先秦以来,涿郡就是抵御胡族的重要关口,整个城市都是以军事基地的样式修建的。

所以当时考虑的并不是经济,凭借着险峻的山势修筑,现在他的历史使命早已削弱。

所以新的涿郡城,应该要将地址挪到平原上,否则没办法持续发展。

当然,重建一座城池的代价实在是太高,刘志主持众人商议了几次,决定放弃修筑最常规的城墙。

古代城市之所以要高筑墙,主要还是从军事和安全两个方面来考虑的,现在大汉的情况早已改变。

所以新的城市规划,也应该与时俱进,而涿郡新城,就将是首开先河之地。

放弃城墙,在成本上起码要节省三分之一,怎么看都比较划算啊。

把节省出来的资金,用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岂不是更好。

这批官员当年都曾经亲自经历过洛阳新城区的建设,具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

城市区域以道路来区分,差不多呈正方形,被贯穿东西南北的笔直大道,整齐地分为九宫格。

中心地带是地方官府和官学所在地,东西南北都设有居住区和贸易区,但主要的贸易区还是东西二市,规模也比其他地方大得多。

这也是大汉城市的常规划分,也因此买东西,才成为后世的口语,原因就在于此。

南市主要是富人区,而北市则是手工作坊的聚集区域。

除此之外,刘志最重视的便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修建,作为现代灵魂,他清楚地知道,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后续发展。

试想想,一个污水横流,臭味薰天的城市,哪怕其他方面再出色,那也很难让人舒服得起来。

洛阳新区建设的时候,刘志对地下排水系统,就进行了首次规划。

至于效果可以说是出奇的好,让洛阳人看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全新城市。

后来,他对于皇宫和老城区也进行了逐步的排水系统改造,这样的洛阳城,才配得上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逐渐成为整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如今在涿州城的规划中,此系统已经日趋完善,而工部的官员们,对此也早已驾轻就熟。

当然考虑到现在的涿州城人数并不多,就算加上部分周边居民,人口也刚刚够两三万。

如果城市修建的太大,到时候不但花费巨大,而且还会成为一座空荡荡的城市。

但如果修建得太小,对于涿州城后续的发展有十分不利。

因此他们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