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不二之臣(2 / 4)

族的多名成员都身居要位。

其为人刚毅直方,举高第出仕,曾三迁邯郸令,政绩不凡,还曾出任尚书令。

当日刘志诛杀大将军梁冀,尹勋积极参加谋划,事后被封都乡侯,也从此得到了他的信任。

一路升迁,如今已经到了职业生涯的顶点,以壮年之身成为三公之首的太尉。

大汉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丞相、太师之类的雄职,到现在都已成过眼云烟。

如今太尉之职虽然逐渐式微,却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耀眼存在。

尹氏两代之内,一门三公,这份荣耀十分罕有,但盛极而衰,居安思危的道理,尹勋又何尝不懂。

自陛下亲政以来,三公九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某些职位甚至已经被边缘化,不再具有实权。

这次黄琼被罢免之后,刘志甚至未曾补充司徒之职,随着尚书府和御史台的崛起,翰林院和中书省的权力也在不停地扩充之中。

他有种预感,三公九卿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迟早有一天,陛下会大刀阔斧地砍掉。

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套更新更完善的体制,而他尹勋,很可能将是本朝最后一任太尉。

能否全身而退,还是到最后声名狼藉,全靠自己的取舍了。

如今韩演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尹勋思之再三,最后决定主动替刘志完成体制改革。

这并不是仅仅为了自保而采取的策略,他曾经仔细的研究过陛下的种种安排。

顺着他的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他不得不赞叹,陛下的选择确实是对的。

三公九卿制,各种职权混杂不清,体制庞大,办起事来效率低下不说,还特别容易藏污纳垢,是滋生贪腐的土壤。

尤其是尚书府崛起之后,如今的三公九卿,许多人纯粹就是在吃闲饭,尸位素餐。

等这次大清洗过后,皇帝的集权行动完美收官,到时候他有理由相信,陛下决不会再养着这么多闲人。

与其什么事都让陛下自己来背恶名,不如把这个恶名让臣子来背。

将来皇帝若能成就千古明君,流芳青史,那他今日的退让也就值得了。

对于尹勋的决绝果断,刘志也有点意外,虽然他比较欣赏对方的才能,但世人谁能不恋栈权势。

他架空三公的行为,相信在朝的诸位大佬,心中多少都有点儿明白了,可一来他们认为此事尚可徐徐图之,还有挽回的余地。

二来以他们的权势还可以联手向陛下施压,让他采取折中的办法,不要用这么激进的方法来改革。

当初黄琼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只是正巧遇到天灾,被刘志利用起来,逼迫他退隐。

不过,他的下场还算是好的了,毕竟黄琼为人比较正直,又帮助刘志进行了科举制度改革。

而且他还曾经出任刘志的讲师之一,二人之间也算有些师徒之名。

等过一段时间,刘志甚至打算重新聘他为太子太傅,将来还可以辅佐他未来的皇嗣。

对于有功之臣,即使双方理念不同,他也不会亏待。

他现在求贤若渴,即使真的砍掉三公九卿制,只要尹勋自己还愿意屈就,就不会将他赶出朝堂。

到时候,就怕他下不来架子,毕竟是三公之首啊。

看着尹勋领命而去,袁盱也神情复杂。

“云何,尚书府五部也要进行自纠自查,扫清毒虫,日后朕还要倚重尔等呢。”

到目前为止,六部尚书还差最后一部,礼部。目前礼部尚书的职权分散掌握在太常、太仆和大鸿胪手中。

其中大鸿胪也相当于后世的鸿胪寺,只是职权划分更单纯,只负责接待外国使臣。

太常的原班人马将来直接改为礼部,太仆的职责则划分到宫中掖庭来,算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