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承君一诺(1 / 3)

午后的阳光淡淡洒落,将刀光血影中的长平军营镀上了一层极浅的金色。

先锋营帐外,秦子尧正蹙着眉,遥遥看向中军大帐的方向。远远望去,只见大帐附近人头攒动,不时有士兵和随军的医官匆忙进出。更为奇怪的是,顺着风声,似乎还断断续续传来了女人凄厉地叫喊。

毫无疑问,中军大营那边一定出事了。那苏南他会不会……

秦子尧念头刚起,就见裴南秧拖着步子,从远处缓缓走了过来。她的前襟和袖口此时染满了鲜血,就连脸颊上也是通红一片。

男人面色微沉,上前几步,低声问道“你怎么受伤了?中军大帐那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裴南秧闻言一愣,抬头对上了秦子尧的目光。也不知是不是被日头晃花了眼,她竟然从男人波澜不惊的眸子中看到了一丝慌乱。

不过片刻之后,她便心下了然——营里伤兵众多,她虽然满身是血,一路走来倒也无人觉得异样。而秦子尧先前同她一起清理过伤口,自是知道她脸上尽是新添的血迹。

“没事,”裴南秧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地说道“刚刚有人想要行刺宸王殿下,现在已经被正法了,我身上沾染的全是刺客的血。”

说罢,裴南秧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朝秦子尧递了过去,语气有些僵硬地说道“这是玉蓉膏,去腐生肌的,对你的伤口有好处。”

秦子尧眉梢轻挑,似是有些吃惊。但很快他便恢复了往日的漠然神色,接过药膏,淡淡说道“谢了。”

裴南秧没有应声。就在秦子尧以为她不会再搭理自己的时候,少女突然眉梢一掠,定定抬眸,压低声音问道“秦子尧,你明明是个北周人,为什么要来投军?”

秦子尧长眉微扬,有些诧异地望进少女的眼眸深处。因为,这虽不是她第一次问这个问题,但却是第一次这般认真地注视他,心平气和地等待着他的回答。

秦子尧静静注视着裴南秧清丽的面容,片刻后,他仰头看向远方的天际,眸光变得辽远悠长,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我生于北周的都城栾郢,在家中排行第二。我的父亲和哥哥都在军中任职,因此年幼时,父亲总逼我习武、教我兵法,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做个像他那样保家卫国的武将。可是,我却偏偏钟爱商贾之道,总是忤逆父亲的意愿,久而久之,他实在拿我没有办法,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话及此处,他凉薄的唇角微微上扬,似是想起了童年的趣事。不过很快,他的面色便黯了下来,声音也变得冷冽阴郁“然而七年前,宁国趁着我们与伏羌对战之际,撕毁盟约,攻我国都,屠我百姓。为保家国不亡,我的父兄双双战死在了九泾原之役中,家中只留下我和一个年幼的弟弟。那时候,北周遭遇劫难,国衰势微,我便应了父亲生前的愿望,弃商从戎,去了军中任职。”

“虽然九泾原之仇绝不敢忘,但宁国的兵法战力之强确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几年前我曾混入西府军当过兵卒,想借机了解他们的治军之道。这便是我知道你那套祈阳拳法的原因,也是我眼下投军的缘由,不过都是为了研习你们大宁的军法战术罢了。”

听完秦子尧的话,裴南秧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杨熙哥哥七年前写于九泾原的那封家书——夔陵屠城、喋血九泾原,终究是大宁背信弃义、伤人在先。

她在心中轻叹一声,想起自己先前对秦子尧的百般猜忌和对方的不计前嫌、舍身相救,一时间几分愧疚不禁袭上心头。她神情微动,遮过眼底翻起的波澜道“你这般坦然相告,就不怕我去告发你吗?”

“苏兄弟当真会这般做吗?”秦子尧不动声色地看着她,眉目间依旧是温文一片。

裴南秧眼波流转,微微扬唇道“你们北周蒲城产的桑落酒,在大宁这边极为少见,平日里更是千金难求。若是战事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