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登科诗会(2 / 3)

分。

一旁的姜忱此时倒是未说半分品评之词,他侧过头,看向萧哲身侧一名穿着深青色长袍,白巾束发的年轻人,语气清淡地说道“文公子,一炷香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若在香火散后,你还未有诗作,今日的头名便要归萧公子了。”

文十一听罢,几乎是立刻抬眼朝香炉看去,只见此时香烛几乎燃烧殆尽,而最后一缕香火也渐渐随风飘散开去。

他沉吟了须臾,背手而立,沉声念道

“长平城头夜吹角,随州城北落旌旗。

戍楼西望烟尘黑,闻军犹在数万里。

溱河风急落日红,嘉阳石裂马蹄惊。

晓月拥军过残垒,平明伐鼓去不息。

白骨缠草野萧瑟,却论功名胜往昔。”

他的话音一落,大厅里瞬间变得雅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不由自主地去看陈绍的脸色。霍彦眉心一蹙,刚要起身说些什么,就被陈绍一把拉住。

裴南秧亦是惊愕扬眉,这个文十一,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虽说他做的这首诗格局浩大,将战事的苍凉悲壮一展无余,最后更是切中时事,鞭辟入里,无论是从立意和气度上都更甚萧哲一筹,但是在这个场合说出,着实是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因为,在场的众人都知道,这一轮姜忱以随州之战为题,必是想要应和时局,歌功颂德之用。可这文十一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句“白骨缠草野萧瑟,却论功名胜往昔,”分明是在说随州和长平的两场战役,死伤无数,白骨遍野,可朝廷却只知道歌功颂德,妄论功名。不仅如此,陈绍凭借此次的随州之战,官升三品,举国推崇,这句话对于他又何尝不是深深地挖苦与讽刺。

于是乎,众人纷纷屏息凝神,看向台上的陈绍。几百人的大厅,一时间安静如死。

陈绍在众人的瞩目中站起身,慢慢走到文十一的面前,定定看着他的眼睛,半晌没有出声。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陈绍会戟指怒目或是出言相讥的时候,这位大宁才子竟然伸出手拍了拍文十一的肩,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我辈读书人当如是。”

说罢,他转头对着姜忱揖礼说道“惠王殿下,今日诗会,陈绍愚以为,这位文公子的诗赋沉博绝丽、璧坐玑驰,立意深远,当以头名予之。”

“陈司业,”未等姜忱开口,一旁的十二皇子姜霖便截口说道“我看萧公子的诗腾蛟起凤、斐然成章,又贴合圣意、殚见洽闻。于情于理,今日诗会的头名都应该归属于萧公子。”

陈绍修眉蹙拧,沉吟须臾,拱手说道“回十二殿下的话,今日诗会比的是诗赋才学,又何必谈及政局?更何况刚刚惠王殿下已经将评判之责交予我,自应由我选出今日的头名。”

“咳咳咳,”霍彦听到陈绍顶撞十二皇子的这番话,急忙咳嗽几声,笑容满面地插话道“这萧公子和文公子的诗作均是龙章凤函、情文相生,不如两人共享这头名如何?”

一边的冯越立刻点头附和道“今日诗会本就是以文会友,又何必争个高低胜负。不如就依霍参领所言,二人均为头名,日后传扬出去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冯兄所言甚是,”霍彦朝着冯越抱拳拱手,随即唇角掠过一丝稍纵即逝的嘲讽“只不过,圣上既然让惠王殿下来做这诗会的评判,最后的结果还需惠王殿下定夺。”

姜忱听罢面色不变,抬眸看向木台中心的两位年轻人,淡淡说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二位,若是给你们选择的机会,你们会为官入仕还是在野为民?”

“大丈夫俯仰于世间,自当建立功业,以身侍国,”萧哲的眉间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怅惘,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若有圣君治世,我必当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站在他身旁的文十一却没有立刻应声,眸光却蓦然变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