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兵者之道(1 / 3)

辰时初至,天光尚早,大宁都城北面的安远门下却尽扫往日的安静沉谧。成群结队的百姓们早早围站在了通济街的两侧,纷纷伸长脖子眺望着列阵如龙的军队。

站在队列最前头的将领穿着一身玄甲,目光在不远处的人群中逡巡了片刻,不禁将眉头蹙得死紧。

“大军出征在即,裴大都尉却这般愁眉苦脸的,让百姓们看见了,还以为你是怕了北周那个戎陵侯呢。”一旁与裴若承并辔而立的俊秀少年摇了摇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姜昀,我总觉得有些不踏实,”裴若承低垂着眉眼,神色间略显惴惴“小秧今日竟然没有来给我们送行,我担心她会不会像几年前那样偷偷跑去长平……”

“小秧不过是在生我们的气罢了,”姜昀弯眉轻笑,成功引起了围观少女们的一阵躁动:“那日她跑到纩骑营苦苦求你回西北驻地,可你却终究食了言。再说昨天晚上我去找她的时候……”

“等等,”裴若承骤然打断了姜昀的话,扬眉问道“你昨天晚上来府里见小秧了?”

姜昀急忙一阵干笑,嘻嘻哈哈地道“裴大都尉不要这么小气嘛,我是知道小秧不想让我们去长平,所以才给她带了点桑落酒赔罪来着。”

“姜昀,”裴若承冷着脸,沉声说道“小秧现在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了。之前她被关入大理寺已经声名有损,今后她须得谨言慎行才能在名门闺秀中求得一席之地。所以,你若是对她无意,还是和她保持距离较为妥当。”

闻言,姜昀的笑容慢慢淡了下来,他沉吟片刻,艰难地撇了撇嘴,颇为委屈地道“我与小秧一起长大,情分自是远超旁人。不过既然裴大都尉这么说了,我以后注意点便是。”

裴若承看着姜昀故作轻松的表情,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沉默须臾后,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蹙眉问道“这都什么时辰了,陛下怎么还没到?”

“父皇今日要给新科举子们定品,估计是耽搁了吧。”

“兵者,国之大事,上关国家存亡、下系黎民生死,陛下怎能因为定品而延误大军开拔的时机?”裴若承面色一沉,低声诘问道。

闻言,姜昀勾起唇角,笑容里尽是冰凉之意“七年前的那场九泾原大捷让父皇高枕无忧了太久,要不是北周那位大名鼎鼎的戎陵侯亲自挂帅,父皇估计都不会把这场战事放在眼里。”

裴若承眉峰微拧,刚要说话,就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通济街另一侧遥遥传来。不过须臾的功夫,一队身穿红色袍服的宦官策马穿过密密麻麻的人群,行至大军之前,拉长音调高声道“传圣上口谕……”

裴若承和姜昀对望一眼,立刻翻身下马,以军礼跪地,静静等待着天成帝的谕旨。

“今北周犯我大宁边境,朕除敌之心至坚,特封宸王姜昀为征北主将,昭武都尉裴若承为次将,代朕剿敌。即日领兵五万出征长平,保大宁北疆无虞!钦此!”

“儿臣领旨!”“臣领旨!”

领头的太监宣完旨,赶忙下了马,点头哈腰地说道“让宸王殿下和裴都尉久等了。您们有所不知,今年的新科举子们与往时大相径庭,其中有几个竟然不同意定品的安排,在殿上陈情了许久,从而耽搁了陛下前来送行。眼下既已过了辰时,六殿下和裴都尉便赶紧开拔吧。”

听罢,裴若承和姜昀几乎同时微不可觉地皱了皱眉,但终究未发一言。他们朝着领头的太监颔首致意,随后翻身上马,调转坐骑看向身后的大军。

在看见裴若承“请”的手势后,姜昀点点头,一直吊儿郎当的面容陡然变得肃穆起来,他拔出长剑,一字一字地高声说道“三军听令,如今北周不请自来,以皇商为由,欲侵我国土、扰我北疆、破我社稷、流毒于百姓万民。我宸王姜昀受命于天子,行征北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