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策略(2 / 2)

次妄自动用大军的罪名。

本来还担心大帅会只考虑勤王的功劳,而不考虑实情······

“大帅,末将自以大帅马首是瞻,一切听从大帅决断!”

“主公,末将听大帅决断!”

徐义并没有反意,并且能理智的,客观的,清晰的明确此时陇右军的局面,这让诸位将领都放心了,也就没有了任何担忧,只需要按照大帅的军令行事便可。

徐义是真没有想过谋反,对于整个陇右军的教化也是忠诚为先。只是,徐义看到这时候自己的这些属下似乎有种放松的情绪时,徐义才明白,这些人居然对自己的心思有了怀疑。

也是,徐义这些年经营整个陇右的情况,还真的具备了建立独立王国的基础。

经济上、军事上、政务上包括外交上等等,都有些不同于朝廷,更是一种新的理念。也难怪这些人瞎想了。

徐义不可置否。一个安禄山起事,也是搅动整个大盛局面的诱因。不止是陇右军,恐怕大盛朝各地的节度使,都在观望着整个战局的走向吧。

所谓出兵增援,所谓勤王,恐怕都浮于表面了。

徐义这时候才能深刻理解了原本历史中,安禄山叛军能所向披靡的原因了。

不乱想了,也该是下决断的时候了,这是真正的事不宜迟的时候。至于分析成败得失,那是史学家的事。

“诸位,我想过了,若想达到力挽狂澜的效果,却还能避开朝廷的猜忌,或者说朝廷猜忌也不影响咱们出兵,甚至可以完全撇开朝廷用兵的策略,唯有一个办法·······出兵针对叛军,但却不受制于朝廷。”

“简单点说,现在我们陇右军就出兵平叛,不必等朝廷诏令。但是,咱们出兵不能直接赶往长安勤王。”

“我的策略是,我陇右军直接向东,杀向河东,然后打穿河东、朔方,直接插到安禄山叛军身后,从河北道将叛军的后方打散。”

“然后顺着叛军行军的路线,一路南下。到那时,有朝廷抵抗叛军的力量,加上我们自河北道包剿的大势,可以将叛军全歼于中原!”

“当然,我陇右军的战略必须以规范的文书,奏报于朝廷。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开朝廷对陇右军的疑虑,又可以以围魏救赵之策,朝廷之危!”

“最为关键的是,我陇右军这样的出兵勤王,不需要在意朝廷的奸佞的非议,也自然就有了便宜行事之权。”

<99.。顶点小说网更新最快网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