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惯例(2 / 2)

如此。按照都督府中的记载,一般在这样的宴席上,地方乡绅会提出给都督府缴纳钱粮的数额和比例。”

“据都督府以往的记载,没更换一任大都督,安西四镇的乡绅都会宴请大都督以及副将,在宴席上达成相互都能过得去的利益划分契约。”

“其中主要涉及过往客商、货品转运以及夏秋两税等等。从以往的惯例看,一般我大盛的大都督,不参与安西四镇的商贸管理,基本上都是委托地方乡绅负责,大都督府只需要抽取相应的份额。”

“毕竟整个安西四镇的商贸活动,基本都集中在这些地方乡绅手里。就干脆将过往客商的事务也一并交予他们处理了。”

“另外,大都督的吏员,包括整个大都督府各衙门的吏员,基本上都来自这些世家大族,甚至于有些官吏都是在朝廷备案的有品级官员······”

徐思顺跟徐义的汇报是一点都没有夸大,反倒有些删减了其中可能引起徐义恼怒的部分。

事实上,虽然大盛的军伍在负责安西四镇的军事防御,实际上,整个安西四镇的衙门,基本上都是有安西四镇的这些世家在把控着。

也是,不管朝廷的科举,还是大盛世家大族的举荐,所有做官者,有几人会到这些边州任职?即便是有,也大多是在军中任职。

治理一地是需要有官吏的,在中原无法派遣相应官员时,历任大都督不得不妥协,接受这种现成的办法。

抽取钱粮养军,不参与,甚至不干预安西四镇地方的治理事务。

徐义也听明白了,就是徐思顺说的很含蓄,徐义也听明白了,甚至明白了徐思顺这样汇报背后的建议。

说白了,也就是想让自己做一个清闲大都督呗。安西四镇由他们这些本地派管理,绝不会少自己该得的任何利益。

该养军养军,打战打战,还能向朝廷奏报,如今的安西海晏河清,四海升平······

若徐义是一个单纯的来这里镀金的武将,徐义觉得自己也会接受这样的方式。

毕竟,从大盛开朝将安西这些绰尔小国灭掉后,就没有赶尽杀绝,就是实行了这种羁縻的办法将此地纳入版图的。

武将驻防,地方供应,名义上的大盛疆土,甚至实质上确实也受大盛朝廷的宣调,挺好。

可徐义这次是带着项目来的,是带着无尽的财源来的,若真的按照以往的办法,自己做那个不理闲事的大都督,也就意味着自己必须得给这些所谓的世家做嫁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