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连流程都不走了?(2 / 3)

夷们一个样儿了?你还有脸叫盛世?得啦,咱话就说这么多,你赵姓的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是不是很毁三观?继灌水浮球的文彦博形象崩塌,靠着脑补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司马缸形象崩塌之后,苏东坡的形象是不是也崩了?

包括被赵桓扔到天牢里等死的李邦彦,这位自号李浪子的浪子宰相就是一个“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的士大夫。

《大宋宣和遗事》惜朝廷群憸用事,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以图偷安目前,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火未及然,自谓之安;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

就这种货色,跟滋油美利奸的川建国同志倒真算得上是一时瑜亮。

(抱歉,这么说好像有点儿污辱孔明先生和周郎的意思。)

操蛋的是,整个大宋的朝堂上几乎全是这种货色,像李纲和李若冰这种的,基本上都属于稀有濒危物种,像宗泽和岳飞、狄青那种水平的,干脆就被赵家皇帝弄成了灭绝物种。

更操蛋的是,赵桓在汴京的时候还能靠着滔天凶威镇住这些比沙雕书友还浪的士大夫,可是当赵桓带着马仔去了太原之后,这些浪货们就开始原形毕露了。

就比如现在,朝堂上已经为了要不要迎回上皇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还有人打算按照上皇的旨意放出被关在天牢的李邦彦和侍御史孙觌以及前兵部尚书李梲。

没错,就是那个一进金兵大营就直接跪倒,擅自议和的李梲。

李纲和李若冰等主战派身为赵桓一系,自然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好争论的,甚至不愿意去鸟所谓的上皇——

官家都说他赵吉翔不配姓赵了,还上什么上,皇什么皇?老老实实的在亳州养老得了!

但是对于原先依附李邦彦和白时中等人的议和派来说,上皇就是上皇,难道说当今官家的旨意是旨意,上皇的旨意就不是旨意了?

别忘了,当今官家的皇位还是上皇禅让的,而且当今官家出征,如果能请上皇还京主政,自然也是极好的……

偏偏李纲等人对于这种沙雕言论还无可奈何——

是不是迎回上皇,主战派的李纲、李若冰等人说了不算,议和派的那些沙雕们说了也不算,唯一能做主的就是官家,官家不在京城,能做主的就只有垂帘听政的孟太后。

无可奈何之下,李纲只得恭恭敬敬的向着龙椅后的珠帘拜了一拜“请太后定夺!”

“哀家这里有道旨意,是官家出征之前留下来的,李卿直接拿去照办吧。”

珠帘后面的孟太后也终于开口说话了,而且一口开就颇有些石破天惊的意味在里面“大宋列祖列宗心心念念的就是收回燕云,甚至破例许收复燕云者封王爵。

可是,直到今时今日,哀家没在先帝的身上看着收复燕云,却在官家的身上看到了收复燕云的希望。

所以,哀家也直接把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谁敢在这个时候扯官家的后腿,就别怪哀家手里的龙头拐杖不讲情面!

对了,忘了告诉卿等了,这龙头拐杖乃是官家所给,许哀家持此拐杖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尔等若是不信,也大可一试!”

“臣等知罪!”

一听孟太后手里有赵桓留下的旨意和龙头拐杖,李纲等主战派顿时心中大定,接着便带头向孟太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对,臣等有错,不该在朝堂上争吵,所以议和派的那些沙雕们也有错,他们也得跟着请罪!

反正请罪不可怕,谁真错了谁尴尬!

“平身吧。”

孟太后的声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状态,示意身边的内侍将圣旨送给李纲之后又接着说道“官家旨意在此,李卿读给诸位臣工听一听。”

李纲躬身应了,又恭恭敬敬的向着手捧圣旨的内侍拜了一拜,这才接过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