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战后(2 / 4)

…………

天津。

宁远战事结束,报捷使者走海路由天津登岸,直驰京师。

津抚毕自严便知道自己卸任在即,很快就将赶赴北京,接受帝国银行行长的职务。

果然不出所料,不几日,京师便有宣旨官赶到,召毕自严交卸工作,入京晋见皇帝。同时,也给李邦华宣读了圣旨,正式接任津抚一职。

别人不知道帝国银行行长的重要性,毕自严却早在与皇帝的密奏来往中获悉了很多,明白这将是一个不下于户部尚书的重要职务。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以后的任命,毕自严也加紧学习了不少知识,并有了自己对银行发展的规划和设想。

明朝已有票号、钱庄或类似于此的民间金融机构,这方面的运作门道儿还是能找到人询问的。

换句话说,帝国银行将来才是大明的钱袋子。发行、控制货币,对外贷款、汇兑等业务,以后还有对金融业进行监理的职能。

毕自严可是明末有名的经济人才,尤善于综理复杂的经济事务。

他任津抚并兼督饷侍郎,不仅与登抚袁可立策应,互成犄角之势,并用戚继光遗法,使天津武备大大增强。而且,他催督辽饷的工作也做得出色。

正是有着理财的才干,毕自严才能认识到帝国银行对于国家的重要,以及皇帝的长远目光,佩服皇帝赚钱的手段。

铸币的币息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且随着银币发行量的增加,直至完全取代银两。毕自严粗算之下,怕不下一两百万两。

当然,这不是一下子赚到的,废两改元差不多要年的时间,平均下来就显得不那么多了。

但帝国银行马上就要开展汇兑和贷款业务,这可是一大笔收入,且是长期稳定的。

别人看到的是皇帝要拿商贾开刀,毕自严却知道皇帝只是针对官商,针对不法商贾。

而对于商业活动,皇帝却是鼓励和扶持的。原因很简单,商业越繁荣,市面上的钱流通越快,银行才能越赚钱。

李邦华已在天津呆了数月,说是观政,已经加了右都御史,以表彰他整顿京营之功,接任津抚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所以,交卸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都有准备,情况也了解得差不多了,自然很快。

“景会兄此番入京陛见,定是到户部就职。”李邦华并不知道帝国银行的事情,以为凭毕自严的理财之能,肯定是户部尚书李起元的后备。因为李起元的年岁大了,身体听说也不太好。

毕自严也不说破,密奏上的事情,他哪敢说出来。

“孟暗是私下揣测,某却不知要去何处任职呢!”毕自严沉吟了一下,岔开话题,说道“孟暗就任津抚,可见陛下的信重。但陛下最恶党争误国,孟暗可要慎之,勿被小人利用。”

李邦华与邹元标是同乡,相互之间还是师友关系,又替顾宪成说过好话,被人视为东林一派。

毕自严好心提醒,希望他不要与某些人来往,免得遭到谤毁,为圣上所不喜。

作了这么多年官,毕自严的政治嗅觉不可能迟钝。报纸上有关官商的文章一出,他就意识到有一大批官员会被牵连其中,东林党的更是不少。

李邦华的脾气喜欢辨别是非,但却不是迂腐。何况皇帝并不是妄加罪名,拖欠赋税、侵占屯田、偷税漏税都是不法,该惩处,只是手段狠辣了些。

对于毕自严的好意,李邦华笑了笑,说道“多谢景会兄提醒。某接任津抚,既为辽东的后方,亦是京师的屏障,自当效景会兄和袁抚尽忠职守,不负万岁之望。”

毕自严和袁可立很相象,识大局、顾国家,虽然在思想上倾向东林党,但在党争中却共取中立态度。

李邦华说会效袁、毕二人行事,也就委婉地表明自己不会参与党争,只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