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某不会再上当(2 / 2)

唐朝好郎君 叶苑风 2361 字 2021-07-27

(邠州),至乾县(奉天)。

安史之乱后短短三十余年里,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豪取兰、廓(化隆)、河(临夏)、鄯(乐都)、洮(临潭)、岷(岷县)、叠(迭部县)、宕(宕昌县)、秦(天水)、原(固原)、成(成县)、渭(陇西)等州,将刀锋直接顶在陇山一线。

《旧唐书·吐蕃传》“乾元之后,吐蕃乘我间隙,日蹙边城,或为虏掠伤杀,或转死沟壑。数年之后,凤翔之西,邠州(陕西彬县)之北,尽蕃戎之境,淹没者数十州。”

尤其是秦(天水)、原(固原)两州的失陷,让吐蕃获得了入关中的跳板,数次突破陇山兵围凤翔(西京)。

风声鹤唳之下,才有白居易的深深叹息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郭子仪重建防御体系后,虽然吐蕃进攻的难度加大,但每年秋季必来寇关攻城。为阻滞蕃军攻势,困守城垣的唐军,被迫以焚烧庄稼、草场应对,称之为“秋防”。

所幸郭子仪之后,唐朝并不缺少将星。借助陇山地势,德宗时的李晟、浑瑊曾多次给了蕃军,结结实实的教训。

乃至,吐蕃大相尚结赞曾言“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

在躺地上挨揍几十年后,唐朝的经济、人口优势终于显现,经过榷盐法、常平法、两税法等措施的挖矿、爆兵,唐军终于撑过黑暗期,渐渐有了反击之力。

贞元四年(788年)正月,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甘肃崇信县)时,唐军已有了探出触角的能力。

悍将李元谅不再满足于困守坚城,而是转入了积极防御,不断向外挤压。

贞元五年,他凭借锦屏山三面深沟,又有汭河为屏的特点,抢筑崇信城(崇信县)。

至此,以弹筝峡、彰信堡(潘原故城)和崇信城为支撑点的纵深防御完成,吐蕃进攻泾州(泾川县)侧翼的通路断绝。

随着唐军防御纵深的不断完备,吐蕃攻势愈发艰难,秋季被迫焚烧未收粮食的情况锐减,凋敝的边区农业得以恢复。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描述道“昌(刘昌)、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羡,泾、陇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