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长长见识(2 / 2)

自己来说,有了这些计算程序,他也没有能够开出自己想要的常温导材料啊!

而且,这还是他能够开挂,在脑子里不断模拟实验的结果。

这些计算程序,就像是把一座迷宫里面成千上万种的错误路径给排除了,留下了很有可能正确的上百种路径,它们的功效,不过是将材料研究初始的大方向给指引了出来,具体通往成功的路径,仍然要靠‘天才’的直觉外加不断地努力才行,

不得不说,这些人确实有些‘膨胀’了。

“……这一组实验数据,是我在研究金和硅元素组成的新型导化合物的时候,在15oo度、6万个大气压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金和硅以及二硅化锶等生化学反应,生成了“srai3”新型导体,最终实现了在绝对温度下达到导状态。”

“经过事前的理论计算分析,该新型导体电子结构与原子序号较大的金元素相比,电子数有增加、电子磁性和自旋轨道耦合均较强,属于banisn3构造的化合物。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我对它的计算,是完全正确的。”

说着,刘峰从主席台上拿起了记号笔,在身旁的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分子模型,并在旁边标注了电子数、电子磁性和自旋轨道耦合等数据。

到了这一步为止,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明显相互印证,都是很浅显直观的东西。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对此放松了警惕的时候,刘峰停下手中的记号笔,思考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在对这些产物进行研究的时候,我还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很快,他写下了第一行算式。

然后,

就一不可收拾了……

坐在大会场的中间,高修平有些局促不安地左顾右盼了下。

在成为崔崑院士的徒弟之前,他就是一名高分子材料化学的硕士研究生,对材料学的理解,不说如会贯通,那也是小有成就,更不用说现在还已经得到了崔院士的‘真传’,接手过的材料研究项目,没有十个,那也有3、4个了,即便,这里面他更多的是从事辅助性的研究工作,但刘峰的论文还是看得懂的。

然而现在,白板上的东西,却是让他产生了自己这几十年书都白读了的错觉。

深呼吸了一口气,高修平看向了坐在旁边的小伙伴,压低了声音问道。

“老师不是说这场学术报告会很简单的吗,我怎么觉得自己考上了一个假的研究所?”

邹季萌的表情也有些微妙,迟疑了很久,才勉强开口说道。

“大概,这就是老师非要我们来长长见识的原因吧……”

但很显然。

看不懂白板上东西的人,并非只有他们这些院士‘高徒’……